绮席花间列,歌舟叶底穿。
清秋翻妙曲,白雪赋新篇。
旧赏浑无厌,兹来更有缘。
不知今夜月,犹得照潺湲。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绮席花间列,歌舟叶底穿。
清秋翻妙曲,白雪赋新篇。
旧赏浑无厌,兹来更有缘。
不知今夜月,犹得照潺湲。
注释:
绮席:华丽的酒席。
清秋:指秋天。
翻:演奏。
赋:写。
潺湲:流水声。
绮席花间列,歌舟叶底穿。
清秋翻妙曲,白雪赋新篇。
旧赏浑无厌,兹来更有缘。
不知今夜月,犹得照潺湲。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绮席花间列,歌舟叶底穿。
清秋翻妙曲,白雪赋新篇。
旧赏浑无厌,兹来更有缘。
不知今夜月,犹得照潺湲。
注释:
绮席:华丽的酒席。
清秋:指秋天。
翻:演奏。
赋:写。
潺湲:流水声。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注释: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莫泛采莲舟,绿江生远愁。 歌声偏袅袅,苦恨故悠悠。 音信千山断,馨香一握稠。 美人何处所,明日又三秋。 赏析: 这首诗是梁浮山中书的一篇作品,通过对荷花、歌声、音信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莫泛采莲舟,绿江生远愁。”诗人告诫不要泛舟湖上,因为绿江边生出了遥远的忧愁。这里的“采莲舟”暗示了诗人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莫唱采莲歌,采莲伤叶多。 叶伤犹自可,花伤将奈何。 借露匀红粉,因风舞绿罗。 凭阑仍对酒,幽兴任清波。 注释 - 莫唱: 不要唱,表示不要再吟唱那首关于采莲的诗歌了。 - 伤叶多: 指采莲时损伤了大量的荷叶。 - 犹自可: 虽然有所损伤,但还可以接受。 - 花伤将奈何: 花也因为采摘而受到伤害,这让人感到无奈。 - 借露: 借用露水来润泽花瓣。
注释: 一瓣可游仙:一瓣莲就像仙人一样,可以漂浮九天。 花潭到九天:花瓣落在水潭中,如同飞升九天一般。 歌声微远岸:歌声随风飘荡,仿佛在远方的岸边。 棹影入轻烟:船影倒映在水中,与轻烟融为一体。 举袂招那得:举起袖子向何处呼唤,却无法召唤到。 凌波去可怜:踏着波浪离去,令人感到遗憾。 坐令同赏伴:让我和那些一同欣赏的人,一起怅望。 五云边:五色的云彩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荷花之美的诗
【注释】 1. 藕花亭:亭子的名字。 2. 杂咏:即杂言诗。 3. 梁浮山中书:梁浮,指梁武帝萧衍的侄子,名昭明太子萧统;中书是古代官名,负责掌管文书、档案等事务。 4. 水镜彻层霄:水镜,指清澈见底的水镜;彻,透彻。层霄,指天空。 5. 渔舠泛阔寥:渔舠,指渔船;泛,漂浮;阔廖,宽广空旷。 6. 避花收短棹:避花,避开盛开的荷花;收短棹,收起短桨。 7. 按节度长箫:按节度,按照曲调弹奏;长箫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风雨蛟精出,搴帘湿奕棋。 三秋纷赴节,六月乱添衣。 酒酌频逾醒,笙歌爽更徽。 晚晴还有月,今夜不须归。 注释: - 风雨蛟精出,搴帘湿奕棋:形容风雨中的景色如同蛟龙般凶猛,而雨幕中的荷花亭子显得格外清晰。 - 三秋纷赴节,六月乱添衣:描述了四季变化和季节的交替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 酒酌频逾醒,笙歌爽更徽:指饮酒过多导致清醒,笙歌之声让人感到愉悦。 - 晚晴还有月
藕花亭杂咏为梁浮山中书 等待月亮在藕花亭,官服和帽子聚集在穗城。 花香逐渐飘散,国家的颜色更加清晰。 鹤发的人喜欢陪侍,犀杯多次被提起。 独自惭愧才思短,写诗很难完成。 译文: 等待月色在藕花亭,官员和士人聚集在穗城中。 花香逐渐扩散,国色更加明亮。 鹤发的人喜欢陪伴,多次提起犀杯。 独自惭愧才思短,难以完成诗歌创作。 注释: 1. 等月亮的莲花园:指在莲花园中等待着月亮升起。 2. 衣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