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儿女春衫薄,远望官人齐手阁。
芝山莫更往东行,潮水涨溪妨午勺。
翠微歌
为唐教坊曲,后用入词。此词当是咏江南春雨的。上片写景。插秧儿女、齐手阁,都指春耕时节,“薄”字点出春寒料峭。下片抒情,芝山、潮水、午勺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作者劝阻友人不要在此时东行,以免耽误农时。结句化用李贺《南园》“池影空愁卧半身”诗意,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词用语浅显,但意境清幽,婉约蕴藉。
插秧儿女春衫薄,远望官人齐手阁。
芝山莫更往东行,潮水涨溪妨午勺。
翠微歌
为唐教坊曲,后用入词。此词当是咏江南春雨的。上片写景。插秧儿女、齐手阁,都指春耕时节,“薄”字点出春寒料峭。下片抒情,芝山、潮水、午勺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作者劝阻友人不要在此时东行,以免耽误农时。结句化用李贺《南园》“池影空愁卧半身”诗意,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词用语浅显,但意境清幽,婉约蕴藉。
释义:元冬已改仲,丹树故凝秋。 注释:元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初;已,指已经;改,指更替;仲,古代对二月的称呼;丹树,红树;故,仍然;凝秋,凝结着秋天的寒意。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看到树上的丹叶依然保持着秋天的颜色,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译文:冬季的第一个月已经到来,红叶依旧凝结着秋天的气息。 赏析:首句“元冬已改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元冬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 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即将告别夏季的炎热。楼台,指高楼或高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将,即将。送,送别。暑,夏天。 2. 关塞已迎秋:迎接秋天的到来。关塞,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已经。迎,迎接。秋,秋天。 3. 月色天街近:月光洒在街道上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之其二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 纨扇感无极,金兰气欲浮。 何时携好伴,樵月共清讴。 踏断四峰路,浑忘世外忧。 注释: 1. 楼台将送暑:楼台上的景色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 2. 关塞已迎秋:关口和要塞都已经迎来了秋天的气息。 3. 纨扇感无极:手中的纨扇已经感受不到夏日的酷热,因为秋天的凉爽已经来临。 4.
楼台将送暑,风日正争秋。 【注释】:楼台即将送走炎热的夏季,而风和日丽的秋季正逐渐来临。 【赏析】:起二句点明时令和节候。 大火宵犹午,微凉朝渐浮。 【注释】:大火星在夜空中燃烧,犹如太阳般明亮耀眼,到了夜里仍然如同白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反而觉得比白天还热一些。 【赏析】:这几句是写天气的变化。“大火”即心宿,古人认为心宿与夏季炎热有关联。夜深了,但心宿还在天上高照
这首诗是郭西桥的《用韵奉答》第三首。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和对皇帝的忠诚之心。 第一句“元冬已改仲,皇历又颁秋”,意为新年已经到来,皇帝颁布新的历法。在这里,“元”指的是新的一年,“仲”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二个月,这里指春节;“皇历”是指皇帝颁布的历法或年号;“颁”是颁布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新的一年已经到了,皇帝颁布了新的历法。 第二句“天子万年圣”
【注释】 区见泉:人名,作者门生。 表弟新居寄贺:表弟新近建成的住宅,特此写信祝贺他。 自是栋隆吉:因为房屋建造得好,故能招来吉祥。 即看桂子秋:秋天时,树上的桂花开放了。 落成吾日醉,栖稳尔风流:你的新居落成之日,我要喝个大醉;你则安居乐业,潇洒自如。 琪花:美玉。 隔洲:隔河对岸。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时任国子博士。当时作者与友人区见泉的新家落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用韵奉答郭西桥 其四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雁阵声何急,鱼书寂不浮。 天涯穷短目,泽畔苦长讴。 叹息美人远,寒山殷百忧。 ``` 接下来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 1. 元冬已改仲,碧水旧涵秋。 - “元冬”指的是农历正月,“已改仲”意味着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里的“碧水”可能是指清澈的水,而“旧涵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于这碧水中。 2.
【注释】楼台:指高楼。楼台将送暑,零露已飘秋:楼台即将送走酷热的夏天,清晨时分,露水已经洒遍了大地。 绿树流芳润,横塘积翠浮:树木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像绿色的翡翠一样。横塘(池塘)里积水成碧,清澈如玉。 旧传双鲤信,谁唱跃鱼讴:从前有人传说过鲤鱼能传递书信,如今谁还唱起跳跃鱼儿欢歌呢? 泳藻熙然在,人间空百忧:游泳的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然而人们却因为忧愁而感到烦恼。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喜走笔答之 - 关键词:顷、波来柬、有游樵之约 - 注释:顷字在这里可能表示“不久”的意思,波来柬指的是书信或消息,有游樵之约意味着有邀请他去游山砍柴。 -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收到一封书信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这次出游的期望。 2. 忽传澜石扎,清兴亦樵关 -
楼台将要送走暑热的时节,江海即将涵纳秋天。 目送孤舟渐行渐远,神伤远山云雾缭绕。 骏马怜惜古调之音声,鸿雁唱起新讴歌。 百越升平日年,谁又能先解除忧愁
翠微村远云容薄,肩舆渺渺孤山阁。 注释:青山翠绿,云雾缭绕,景色优美。我乘坐的肩舆在遥远的村庄旁,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 山翁打猎晚归来,野味纵横倾大勺。 注释:山林中的老翁在傍晚时分出去打猎,带回了许多新鲜的猎物。他将这些美味佳肴倒进了一个大碗里,与大家分享。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首句“翠微村远云容薄”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远处村庄的轮廓,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诗句如下: 千山过雨春寒薄,梅花吹落秋枫阁。 半仙来往几多时,相思树底鸬鹚勺。 注释: 1. 千山过雨(指春天的雨水使山上的树木显得更加青翠)春寒薄:春寒微凉,但并不寒冷。 2. 梅花吹落(形容梅花被风吹落的景象)秋枫阁:秋天的枫叶阁,即秋天的枫叶如盖的阁楼。 3. 半仙来往(形容神仙般的人物来来往往)几多时:多少时间。 4. 相思树底(在相思树旁)鸬鹚勺: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 5.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时,先要通晓大意,把握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逐句分析,指出该字词的手法、作用,最后还要赏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烂熳”是繁体字,原意是指花盛开的样子,此处指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三旬积雪初晴霁”中的“旬”,是古时候的时间单位,一旬为十天;“霁”意为天气放晴,雨雪停止。 【答案】 译文:花园里春色明媚,燕子忙着筑巢。但它们却因春天到来而愁苦
【注释】 自嗤:自认为。涉世:涉足世事。才疏:才能浅薄。盘城:即盘门,在南京市秦淮河北岸。有样:指有样子。雄投阁:形容人才出众,被任用。蒙恩:蒙受皇上的恩宠。归去来:表示辞官归隐,回归自然。引清勺:用玉制的勺子舀酒。 【赏析】 《翠微歌》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仕途的感慨。 起句“自嗤涉世才疏薄”,说自己自视才能低下,不配涉足官场。“盘城有样雄投阁”一句,以“盘城”
山中吟 二月多烟三月风,山花多是满冈红。 一囊收取春光尽,付与奚奴寄大同。 注释: - 二月:春天的第二个月,此时山上云雾缭绕,景色朦胧。 - 多:形容烟雾浓密的景象。 - 三月风:春风拂过,吹动山林,带来生机。 - 山花多:山上的花朵繁盛,色彩斑斓。 - 满冈红:山坡上布满了红色的花朵,犹如一片火海。 - 一囊:这里指诗人携带着春天的气息,准备带走。 - 春光:春天的美丽景色。 - 付与
山中吟 读易灯残咽草虫,唱歌闲步月明中。 秋山静夜无人过,一犬时惊桂子风。 注释: 读易:指阅读《周易》。 灯残:蜡烛即将燃尽。 咽草虫:声音低沉而哀婉地叫唤。 唱歌:轻声吟唱。 闲步:悠闲地散步。 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下。 秋山:秋日的山景。 静夜:寂静的夜晚。 无人过:没有其他人经过。 一犬:一只狗。 时:偶尔,有时。 惊:惊动。 桂子风: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