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端州,三年六度。载见君子,不改其步。乃如之人兮,霭阳春兮。
渊乎是类,吾不知其里。炎天久坐,使我忘暑。

【注释】

短行歌:一种古代的诗歌体式,每句七个字。

端州:即今广东肇庆市,古称端郡。

载见君子:经常看见你这样的君子。

不改其步:不改变行走的步伐。

乃如之人:像您这样的人。

霭阳春:笼罩着春天的暖意和芬芳。

渊乎是类:多么深奥啊,这是一类人。

不知其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吾不知其谁氏之子。”意思是不知道他的家世。

炎天久坐:夏天长时间坐着。

【赏析】

《短行歌》,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此诗写诗人在端州(今肇庆)游览,偶遇一位风度翩翩的士人,两人一见倾心,结伴同行,畅谈甚欢。然而好景不长,诗人要离开端州返回长安时,士人却依依不舍,欲言又止。最后,诗人只好留下“不知其里”的遗憾作别。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真情实感。

首四句写诗人在端州的所见所闻。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是在叙述一个寻常故事。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我行端州,三年六度。”这一句交代了诗人此行的背景。他来到端州已经三年了,而且不止一次地来到这里,可见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源于何处呢?下一句便给出了答案。

“载见君子,不改其步。”诗人说,我经常见到这位仁兄,但他从不改变自己的步子。这里的“载”字,表示经常、一再的意思;“步”字,则是指行走的脚步。整句话的意思是:我多次来到这里,每次都能遇到他,但他总是保持自己的步伐不变。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出门看旧迹,邻居都恐惊。”原来这位仁兄也是一位出门容易见旧友的人!

“乃如之人兮,霭阳春兮。”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绘那位仁兄的风采。他就像春天一样充满了温暖和活力,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这里的“如”字,用得极妙,既表现了他与其他人的区别,也暗示了他的与众不同。而“霭”字,则生动地描绘出那种令人陶醉的氛围。

第三四句则是诗人对那位仁兄的赞美之词。他认为那位仁兄非常了不起,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情出众。他赞赏对方的气质高雅,才华横溢,并感叹自己的见识短浅,无法与之相比。这里的“渊乎是类”三字,更是将那位仁兄的才德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诗人准备离去之际,那位仁兄却表现出了依依不舍之情。他担心自己的离去会让对方失望,但又不愿强留对方。于是,他用“不知其里”三字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这种含蓄的回答,既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也体现了他对诗人的敬重。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它通过描绘一个普通的场景,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爱情的珍视和向往。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文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