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畏颜回后,遥心与子期。
凤衰吟旷兕,龙忌惕焚绥。
人海孤难涉,道山危不移。
萧萧千尺竹,竦峙江之湄。

【注】:

寒食:指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匡畏颜回后:指孔子弟子颜回死后,孔子感到十分惶恐不安。

遥心与子期:指孔子对弟子子路(子期)的思念之情。

凤衰吟旷兕,龙忌惕焚绥:指孔子因衰老而感到忧虑。

人海孤难涉,道山危不移:指孔子的学说像大海一样广阔,像高山一样稳固,无人能及,但孔子一生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

萧萧千尺竹,竦峙江之湄:形容竹子高耸入云,屹立在江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下面是逐句解释和注释:

第一句:“寒食后微服止门人李瑞奇斋留数日未能归也勒于壁上以志所怀二首”

注解:寒食节过后,我穿着平民百姓的衣物去拜访门生李瑞奇,在他家住了几天还没有离开,于是就将我的感慨写在墙壁上,以此表达我对孔门学问的热爱和对孔子的敬意。

第二句:“匡畏颜回后,遥心与子期”

注解:我害怕像颜回那样的人离世,心中常常想着他;我想念像子期那样的好友。

第三句:“凤衰吟旷兕,龙忌惕焚绥”

注解:因为年事已高,我经常吟诵诗歌以消磨时光;我时常感到害怕,就像龙一样,时刻警惕。

第四句:“人海孤难涉,道山危不移”

注解:在这个世界上,我如同一个孤独的人,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信念如同一座高山,虽然危险但却坚定不移。

第五句:“萧萧千尺竹,竦峙江之湄”

注解:那千尺高的竹子,矗立在江边,就像我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是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的表达。诗人在寒食节过后穿着平民衣服访问门生,并在家中停留了几天,然后写下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对自身信念的坚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