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黄芦两岸秋,当年曾此覆龙舟。
旌旗已逐三军尽,玉玺长含万古愁。
王气消沉成故国,殿门依旧枕寒流。
停桡不用增悲慨,楚庙长陵共一丘。

【注释】

红蓼(liǎo):一种植物,叶子有红色斑点。黄芦:一种植物,叶子黄色。龙舟:古代传说中用船装饰成龙形的舟。旌旗:古代军队的标志。三军:周制以中军为王军,左右前后各一军,故称三军。玉玺:皇帝的印信。长含:永远含蕴。王气:帝王之气。消沉:消散。故国:过去统治过的地方。殿门:指宗庙。寒流:冷清的江水。楚庙、长陵:都是古时著名的坟墓。共一丘:同归于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临金陵城郊的石城矶而作的怀古诗。前四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后四句抒情,抒发感慨,并借古事抒忧思,最后以“共一丘”作结,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感情深沉,耐人寻味。

首联写景,点明历史背景。“红蓼黄芦两岸秋”,描写了秋天里,两岸蓼芦萧瑟凄清的自然景象。“当年曾此覆龙舟”,则又从历史的角度看,描绘当年在这里举行祭奠大禹治水胜利的龙舟赛。

颔联写历史人物,抒发感慨。“旌旗已逐三军尽”,写当年项羽失败之后,随其溃散而去的三军将士,都纷纷离去,无影无踪。“玉玺长含万古愁”,写当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取胜后,项羽自刎,一代英雄最终落得个身死乌江的可悲下场。这两句诗,既是对项羽、刘邦两人的直接评价,也是对他们各自的命运的感叹。其中“玉玺”、“万古愁”,是全诗的关键词。前者是说刘邦夺得天下后,仍然保持着皇帝的身份,但他却失去了当年的雄心壮志,而是安于享乐,终致江山易主。后者则是说项羽一生戎马征战,英勇无敌,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也流露出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

颈联抒发感慨,借古事抒忧思。“王气消沉成故国,殿门依旧枕寒流”,意思是说,曾经辉煌一时的楚国如今已经衰亡,只剩下那座空寂无人的宫殿还在江边的寒流中孤独地矗立着。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也寄托了他对自己国家的忧虑之情。他希望国家能够振兴起来,不再受外敌欺凌,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效力,报效祖国。

尾联表达愿望,以“共一丘”作结。“停桡不用增悲慨,楚庙长陵共一丘”,意思是说,既然项羽、刘邦等人都已经成为了过去,那么我又何必再为他们的成败而感到忧伤呢?我们应该将他们的悲剧当作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最后一句“共一丘”,既是指他们都葬在了同一个地方,也是指他们的命运已经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期望。

【译文】

两岸秋色蓼与芦,当年此地曾赛龙舟。

旌旗早已随风去,玉玺长含万古愁。

王气消沉成故国,殿门依旧枕寒流。

停桡不用增悲慨,楚庙长陵共一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