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重来古寺中,布衣犹似昔年逢。
山僧却记吾名姓,不击阇黎饭后钟。
【注释】
光福:地名,在浙江。
十载:十年。
重来:再一次来到这里。
布衣:平民百姓。
却:记着、记得。
阇黎:梵语的音译,意为“和尚”。
【译文】
我十年前又来到光福山,穿着布衣和当年一样。
山上的僧人还记得我的名姓,他没敲钟吃饭时我就来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光福山的怀人之作。诗中以“重来”、“布衣”等词句,写出了诗人重游故地的欣喜之情。然而,山僧却“却记吾名”,没有忘记诗人当年的来访。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十载重来古寺中”,写诗人十年前重游光福山的情景。这里,诗人用“重来”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光福山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诗人与旧友重逢的喜悦心情。
次句“布衣犹似昔年逢”,进一步点明了诗人与光福山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里的“布衣”二字,不仅指的是诗人当时的衣着,更是指他的贫寒身份——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而“犹似昔年逢”则表明了诗人与光福山之间始终如一的情感纽带,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们之间的友谊始终不变。
第三句“山僧却记吾名姓”,则是诗人与山僧之间的对话。这句诗中的“记”字,既是动词又是名词,表示记住、记住的意思。而“吾名姓”则表明了诗人向山僧倾诉自己的名姓。这里的“却记”二字,既表示了山僧对诗人名姓的熟悉程度,也表达了山僧对诗人的敬仰之情。因为他知道,这个曾经到过光福山并留下足迹的人,如今已经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了。
尾句“不击阇黎饭后钟”,则是诗人与山僧之间的告别。这里的“击”字,既指敲打,又指敲响。而“阇黎”则是佛教用语,意为和尚。这句诗中的“饭钟”二字,一方面指的是寺庙里敲响的钟声,另一方面则指诗人即将离去的时刻。在这里,诗人用“不击”两字,既表达了他对山僧的不舍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珍惜之心。因为他知道,一旦离开这里,就再也没有机会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