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名山五度过,山容霭霭势峨峨。
洞穿海外飞仙岛,水接天中织女河。
白鹤盘风秋气近,紫箫吹月夜凉多。
宦情也动幽栖念,可奈深恩未报何。
这首诗是李梦阳在景泰丙子年(公元1456年)六月十七日与大理少卿弋阳人李公游上清明日游仙岩时所作的一首七言近体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九载名山五度过,山容霭霭势峨峨。” 表示诗人在这九年间已经多次游览过这些名山大川,每一趟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名山”指的是著名的山水风光,而“五度”则是多次的意思。
第二句“洞穿海外飞仙岛,水接天中织女河。” 描述的是仙岩中的洞窟和飞仙岛的景象,以及水流与天上的织女河相接。这里的“飞仙岛”可能是指一个神秘的地方,而“织女河”则可能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象征着天上的银河。
第三句“白鹤盘风秋气近,紫箫吹月夜凉多。” 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色,白鹤在秋风中盘旋,紫箫声吹出月下的清凉。这里的“秋气”指的是秋天的气息,而“紫箫”则是一种乐器,常常用来表达优美的音乐。
第四句“宦情也动幽栖念,可奈深恩未报何。” 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他还没有回报国家的恩情。这里的“宦情”指的是官场上的情怀,而“深恩”则是国家对他的恩情。
注释:“九载名山五度过”:这九年里,我走过了五次名山,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山容蔼蔼”: 山上的风景显得十分美丽,树木茂密。“势峨峨”:山峰高大挺拔。“洞穿海外飞仙岛”:山中有一处洞口通向海外的飞仙岛。“水接天中织女河”:水面与天河相接。“白鹤盘风秋气近,紫箫吹月夜凉多”:白鹤在秋风中盘旋,紫箫声在月色下更加清凉。“宦情也动幽栖念,可奈深恩未报何”:官场的情怀让我难以平静,但我又怎么能报答朝廷的恩情呢?
赏析:《上清明日游仙岩》这首诗是李梦阳在明代景泰年间创作的,描绘了他在仙岩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