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歧把袂欲销魂,同调襟期未忍分。
别酒满斟沙堰日,离歌低唱海天云。
淮河帆影三春度,山寺钟声半夜闻。
归去苏台频吊古,散人无事更移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创作态度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屈子归姑苏”一诗,然后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手法和艺术效果即可。

首先指出该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屈子的地点在姑苏,即今天的江苏苏州。从“同调襟期未忍分”可知,诗人与屈子有共同的情怀,但因为彼此性格不同,所以不能成为朋友,只能作别。从“淮河帆影三春度,山寺钟声半夜闻。”可知,诗人把送别之地比作江南水乡,以水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对屈子的深情厚意。从“归去苏台频吊古,散人无事更移文。”可知,诗人在告别时说:你回去之后要多多地祭吊古代圣贤,不要荒废学业,多读书写字。可见诗人对屈子十分崇敬,对其寄予厚望。

【答案】

临歧把袂欲销魂(我即将离开时,握着他的衣袂,想与他告别) ①依依惜别之情。(依依不舍之情)

②表现了诗人对屈子的深厚情谊。

③“未忍分”表明诗人与屈子性格不同,不能成为朋友,只能作别。

④“离歌低唱海天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现了对屈子的深情厚意。

⑤“淮河帆影”暗示屈子离去的方向。

⑥“山寺钟声”暗示屈子远行。

⑦“苏台”、“散人”指代诗人自己。

⑧“频吊古”“更移文”表现出诗人对屈子的崇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