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前冠盖拂红云,笑领东风入八闽。
槐影绿遮墙外景,杏花红透座边春。
百年濂洛游踪阔,万里苏湖眼界新。
翘首金台三两载,满天风雨起鹏鹍。

【注释】

满前冠盖:指朝廷的文武官员。拂红云:形容官员们簇拥而来,气势磅礴。笑领东风入八闽:指袁汝进笑眯眯地领着春风进入福建。八闽:泛指南方地区,包括福建、江西、广东、浙江等地。

槐影绿遮墙外景:指庭院外有绿树成荫。

百年濂洛:指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在湖南道州创立的濂溪书院及河南洛阳程氏家族的伊川书院。

万里苏湖:指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浙江湖州讲学,传播理学。眼界:视野,见识。

翘首金台三两载:意思是盼望在金台山(今江西赣州)等待袁汝进的到来,约莫有三两年。金台:江西赣州别称,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满天风雨起鹏鹍:比喻时局动荡不安。鹏鹍:大鹏,传说中能乘风高飞的大鸟。

【赏析】

袁汝进(1450—1527),字汝进,号南江,明代侯官人,学者。此诗为作者送袁汝进赴任而作。诗人以雄放的笔力描写袁汝进赴任途中的壮丽景色,同时寄寓了对袁汝进的期许与祝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第一句“满前冠盖拂红云”写袁汝进赴任途中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众多朝官簇拥而来的盛况。这里的“满前”表明了袁汝进受到朝廷的高度信任和重视,“冠盖”则体现了他的尊贵地位,“拂红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朝官们气势浩荡的场景,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这一句既展现了袁汝进的荣耀,也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重任。

第二句“笑领东风入八闽”进一步描绘了袁汝进赴任途中的情景。在这里,“笑领”一词表现出袁汝进轻松愉快的心情;“东风”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句既展现了袁汝进的乐观态度,也暗示了他即将踏上新征程。

第三句“槐影绿遮墙外景”通过描绘庭院外的绿树成荫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里的“绿遮墙外”形象地描绘了绿树覆盖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景”则暗指袁汝进即将展开的新工作。这一句既展现了袁汝进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他即将开始的工作。

第四句“杏花红透座边春”进一步描绘了袁汝进赴任途中的情景。这里,“杏花红透”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座边春”则暗示了袁汝进将在新的岗位上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一句既展现了袁汝进的生活情趣,也预示着他的未来充满希望。

第五句“百年濂洛游踪阔”通过回顾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大师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在湖南道州创立的濂溪书院及河南洛阳程氏家族的伊川书院,表达了对袁汝进的期望与祝愿。这里的“百年”指的是漫长的历史,强调了这些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濂洛”分别代表两位著名理学大师的名字;“游踪阔”则表示他们的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这一句既赞美了袁汝进的智慧和才华,也表达了对他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第六句“万里苏湖眼界新”则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袁汝进即将开始的新篇章。这里,“万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意味着袁汝进将要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苏湖”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浙江湖州讲学的地方,也是理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一句既描绘了袁汝进即将踏入的新领域,也表达了对他的期待与鼓励。

尾句“翘首金台三两载”则是对袁汝进的祝福与期望。这里,“翘首”表示殷切期待;“金台”则指金台山,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三两载”则意味着时间尚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袁汝进未来发展的担忧,也寄寓了他对其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以优美的词藻展现了袁汝进赴任途中的壮丽景象,同时寄托了诗人对袁汝进的期许与祝福。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