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门阒寂倩云封,十载林泉不负公。
透海穿山凭楖栗,填沟塞壑任榛蓬。
梅依石壁留初月,竹近茅檐纳晚风。
料得庵前一线路,几人脚底订圆通。
【注释】
筚门:柴门。阒(qù)寂:寂静无声。倩云封:像被云雾遮蔽一样。十载:十年。楖栗(qiǎo lì):一种树,其果可做木器。榛蓬(zhēn péng):丛生的野草。梅依石壁:梅花依傍在石壁上。竹近茅檐:竹子靠近茅檐。料得:料想。庵前一线路:指通向庵堂的小道。几人脚底订圆通:意思是几个人走过后,小道依旧平整。
【赏析】
《语石庵即事》,全诗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于山林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荜门阒寂倩云封”,描绘了作者隐居的简陋居所——荜门的寂静与幽静之美。诗人通过“倩云封”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山林的向往之情。这里的“倩云封”,既是指被云雾遮蔽的山峦,也是指那些隐居在此的人。他们仿佛被云雾所包围,与世隔绝,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这种境界让人感到宁静而深远,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次句“十载林泉不负公”,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自豪。诗人回忆了十多年来在这里度过的时光,他始终没有辜负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里的“林泉”,既是大自然的美景,又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他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那份独特的宁静与自由。
第三句“透海穿山凭楖栗”,则描绘了隐居之地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透海穿山”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里的“楖栗”,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大树,它能够穿透海水,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这种景象让人感到震撼而敬畏,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末两句“填沟塞壑任榛蓬”,“梅依石壁留初月”,则分别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人以“榛蓬”、“石壁”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这里的“榛蓬”,象征着自然中的野草野花,它们顽强地生存着,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而“梅依石壁”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梅花依偎在石头上,显得格外娇艳动人,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对于山林的热爱之情。他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隐居之地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自由。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