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对才兹夕,深心冥见闻。
禅灯一室静,月影半山分。
夹树迷青霭,疏钟咽白云。
潇潇窗外竹,幽梦易纷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夜宿黄岐山,看到僧人在山中打坐,因而有感而作。诗人以清幽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禅灯一室静,月影半山分。
首句“卧对才兹夕”,点明时间地点。诗人夜晚登临高高的黄岐山,只见山下一片漆黑,但山上却有灯光闪烁,这是寺庙里的僧人在打坐念经。次句“深心冥见闻”,写出了诗人的感受。他虽然身处黑暗之中,但却感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愉悦,仿佛看到了世间的一切。第三句“禅灯一室静”,进一步描绘了画面。在这寂静的禅房里,只有那一盏明亮的灯还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第四句“月影半山分”,又是一个精彩的写景句子。月光从山间洒下,照亮了半座大山,将整个山都染成了银白色。最后一句“夹树迷青霭,疏钟咽白云”,则是对前面的景色进行补充和深化。在树木之间,弥漫着一层薄雾;在远处的白云之上,传来了一声声悠扬的钟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如“禅灯”、“月影”、“青霭”、“白云”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