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南公石上松,倚天长剑漫藏锋。
犬嗥丛薄无人怪,鸿去江湖有梦从。
吾与步兵同酒癖,古来詹父混鱼踪。
何时藜杖寻诗处,漫忆罗浮四百峰。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的理解,注意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手法以及诗人抒发的感情。解答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考查“漫书答陈学之地曹二首”的赏析,作答时要围绕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展开。
【答案】
世事南公石上松,倚天长剑漫藏锋。
犬嗥丛薄无人怪,鸿去江湖有梦踪。
吾与步兵同酒癖,古来詹父混鱼踪。
何时藜杖寻诗处,漫忆罗浮四百峰。
译文:
世事纷扰如同南公石上的松树,我倚靠一把长剑而无所作为。
犬在荒野嗥叫,人们并不奇怪,就像鸿飞远去,有它的志向一样。
我和古代的文人一样喜好饮酒,像詹子一样的隐居生活,混迹于鱼鳖之间。
什么时候能够拿着藜杖寻找到自己心灵的栖居地呢?我想回忆一下罗浮山那四百余峰的风景。
赏析:
此诗是苏轼写给陈师道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作者与陈师道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
开篇两句,诗人以“世事南公石上松,倚天长剑漫藏锋”起兴,写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心系苍生,不事权谋,不图富贵,只求清闲自在,安享天年。
中间六句,诗人由自己的身世经历联想到陈师道的处境,两人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诗人说:“犬嗥丛薄无人怪,鸿去江湖有梦从”,这是对自己和陈师道的共同境遇的概括。
尾联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将来的归隐之地,希望与陈相会于罗浮山下。
全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