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入新秋迥,无云万里明。
露梧沾凤翥,风竹和鸢声。
否去三阴尽,丰来万宝成。
空庭那复事,玩易自怡情。

【注释】

秋兴二首(其二):秋天的景色,诗人触景生情。

天入新秋迥:天空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秋。迥,通“迥”,远的意思。

无云万里明:万里天空没有云彩,一片明亮。

露梧沾凤翥:露水沾湿的梧桐树像鸾鸟展翅。翥,飞翔。

风竹和鸢声:风中竹子发出的声音,像黄雀鸣叫。鸢,黄雀。

否去三阴尽:否卦是下坤上乾,象征阴消阳长;三阴指三个阴位,这里指阴气已尽。

丰来万宝成:万物丰收,五谷丰登。丰,丰富、丰满。

空庭那复事:庭院里再也没有事情了。那,代词,指“庭院”。

玩易自怡情:玩味周易,自我愉悦。易经,古代哲学书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变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秋兴二首》。前两句写秋日的天空,后两句写秋日的物候变化和人的感受。

首句中的“新秋”、“迥”都表明了时间上的新秋,与前一句的“秋”相对应;“万里”、“明”则描绘出了秋天的天空,与后两句的“露”、“风竹”相对应。

第二句中,“露”和“凤翥”相呼应,而“风竹”则与“鸢声”相呼应——都是描写秋季的声音。同时,“露”又与“霜”有关,而“凤翥”与“鸢”也有着相似之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露”为中心,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意境。

第三句中,“否去三阴尽”和“丰来万宝成”分别对应着“秋”、“万”。“否去三阴尽”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而“丰来万宝成”则是对秋天丰收景象的描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以“否去三阴尽”为中心,由内及外的意境。

最后一句中,“空庭那复事”和“玩易自怡情”分别对应着“空”和“玩易”。前者表示庭院已经变得空无一物,后者则表达了诗人在玩味周易时的喜悦之情。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以“空庭那复事”为中心,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意境。

全诗以“秋起”开头,然后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声音、物候变化以及人的感受,构建出了一个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意境。这种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符合诗歌的审美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