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傍凫鹥问画桡,好山当面酒深瓢。
风流莫讶人豪少,谈笑真知道味饶。
悠漾晚移云影淡,清泠东去水声遥。
黄昏别后银蟾起,人隔重城不可招。
【注释】
①东还:从东方回还。重庆,今属四川。大参,正六品官。吴公:指吴昌裔(yì),字元济,号南屏,四川成都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曾历任礼部、吏部左侍郎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后被贬为南京太仆少卿。饯:送别。②小傍凫鹥(fū yī):靠近水鸟游弋。凫,水鸭子;鹥,野鸭。画桡:船桨如画。③好山:美丽的山色。面,对着。④风流:豪放的气概。⑤真知道味:真正懂得诗的意境和情趣。道:这里指领悟。⑥悠漾:悠闲的样子。⑦清泠(líng):清凉的水声。⑧黄昏:傍晚时分。银蟾起:月亮升起。⑨隔重城:隔着重重城墙。⑩可招:可以召唤。
【译文】
我巡游从东方回到重庆时路过吴公饯别的船舱,喝过酒后天晚了就分别了,我的舟向西行,这夜月色明亮如昼照遍江面,沙岸空空,只有酒杯与影子相对,心中怀念着吴公,于是作了两首律诗。
靠近水鸟游弋,询问船桨如画,面前是美丽青山,酒深一瓢斟满。
豪放不羁,不要以为他缺少风韵,谈笑之间真懂得诗的意境和情趣。
悠闲的样子,晚风吹动云影淡薄,清凉的水声向东流去很远很远。
黄昏过后分别了,月亮升起了,人在重城之外不可召唤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吴昌裔在万历年间曾任南京太仆少卿,因直谏而被贬谪至江西。这首诗作于诗人由江西返回故乡重庆途中经过重庆时,吴公设船为诗人饯行并留宿船上。诗人饮酒尽兴,夜深才告别吴公,乘舟西行。第二天清晨,日出时分,诗人又登上舟船继续前行。此诗即记述了这次离别的情景。
“小傍凫鹥问画桡”,写诗人刚登舟时所见之景。诗人站在船上,看见一只水鸟在水面上悠闲地游弋。“小傍”二字形容水鸟游弋的姿态,显得十分轻盈而优美。“凫鹥”即水鸭子和野鸭,都是水边常见的动物。“画桡”指的是船舷上刻有精美图案的船桨,形象地写出了船只的美丽。“画桡”二字将船桨描绘得如同精美的图画一般,给人以美感。“面”字在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对着”。诗人站在船上,面对着美丽的山水,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酒深一瓢斟满”,写诗人举杯向吴公敬酒的情景。诗人端起酒杯,斟满了美酒,向吴公敬酒。“一瓢”二字写出了饮酒的数量并不多,但诗人却兴致勃勃地与吴公畅饮。“风流莫讶人豪少”,写诗人在饮酒过程中的豪爽气质。诗人虽然年纪不大,但饮酒豪气十足,毫不掩饰自己的豪情壮志。“谈笑真知道味饶”,写诗人在与吴公畅谈中真正领悟到了诗的意境和情趣。两人谈笑风生,谈论着诗词中的奥妙之处,真正领略了其中的韵味。“悠漾晚移云影淡,清泠东去水声遥。”写诗人欣赏江景的情景。“悠漾”二字形容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之感。“清泠”二字则形容江水清澈透明,仿佛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潺潺水声。“悠悠漾漾”四个字用来形容江面上水波荡漾的样子,给人一种宁静、和谐之感。
“黄昏别后银蟾起,人隔重城不可招。”写诗人在告别吴公后的情景。诗人与吴公告别后,乘舟西行。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轮明月升起在天空中。诗人望着月亮渐渐升起,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身处重城之外无法再回到吴公身边,不禁感到万分遗憾。“人隔重城不可招”,意思是说诗人与吴公相隔重城之外无法再相见了。这里的“重城”是指重庆这个城市。诗人感叹自己身在异乡,无法再回到吴公身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月亮冉冉升起。
整首诗通过描写江景、饮酒、交谈、别离等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吴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