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垒争夸搏击劳,偶然成败等秋毫。
从教末著安刘妙,肯似山中不著高。

【注释】

  1. 四皓:指汉高祖刘邦的四位好友,张良、萧何、韩信、卢绾,他们隐居于商山,号称“山人”,又称“商山四皓”。
  2. 搏击劳:指围棋中的对弈。
  3. 偶然成败:指围棋中的胜负,是难以把握的。
  4. 秋毫:比喻细微之处,这里指围棋中微小的变化。
  5. 安刘妙:指帮助刘氏江山稳定,成就大业的好策略。
  6. 不著高:指隐居山林,不求功名。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以围棋为题材,通过描述四皓与刘氏江山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山林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对垒争夸博击劳”,描绘了四皓与刘氏江山之间激烈的博弈局面。这里的“对垒”指的是四皓与刘氏江山之间的较量,而“争夸”则表示双方为了争夺胜利而努力拼搏。这里的“博击劳”则是说这种博弈是艰辛而劳累的。
    第二句“偶然成败等秋毫”,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博弈的不确定性和微小性。这里的“偶然”表示这种博弈的成功与否是随机的,“成与败”则是指围棋中的胜负结果,“秋毫”则是形容这种变化非常微小,几乎不可察觉。
    第三句“从教末著安刘妙”,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四皓帮助刘氏江山稳定的赞赏。这里的“教”表示教导,“末着”则是说在围棋的最后一步棋上,也就是在战略决策上,而“安刘妙”则是说这种决策对于刘氏江山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句“肯似山中不著高”,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肯”表示愿意或赞同,“似”则是用来比较的意思,“山中”则是指隐居山林的地方,“不著高”则是说不要追求功名,保持谦逊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皓与刘氏江山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围棋技艺的欣赏,对于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