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怜颜鬓三秋改,怅望风烟万里开。
病客未能忘野兴,玉人犹喜对仙醅。
霜晴白雁来沙碛,日晚祥乌下石台。
朱绂缪惭随奉引,可应重问北山莱。
诗句原文:
九月十日同宫保浚川会少傅桂洲宅席上有还怜颜鬓三秋改,怅望风烟万里开。
译文:
九月十日和宫保在浚川的会少辅在桂洲的家中设宴,我深感感慨,看着自己已经三秋换季的头发,眺望着那万里无垠的风烟。
注释:
- 高城过雨浮埃净:“高城”可能是指某个建筑物或地点,其经过雨水冲洗后显得更加干净明亮。“过雨”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可能是一场降雨。“浮埃净”则形容尘埃被雨水冲刷,使得整个环境变得清新、整洁。这里可能用来描绘宴会场所的环境经过雨水洗礼后焕然一新的情景。
- 东阁留宾绮席开:“东阁”指的是一个位于东方的建筑结构或区域,它可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或象征意义。“留宾”意味着在这里有客人留宿或聚会。“绮席”指华丽的宴席,通常与豪华、精致的餐饮服务相关。这句话描述宴会的地点是东阁,并且留有宾客,同时宴会的布置也相当华美,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紫艳未呈芳节菊:“紫艳”可能指的是某种颜色鲜艳、美丽的花朵或者色彩。“未呈”表示尚未展现或展示出来。“芳节菊”中的“芳节”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节日或时节。“菊”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常常在秋天盛开。整句话可能在描述一种还未完全绽放的美丽景象,或者是在强调某种美好但尚未完全实现的状态。
- 黄封先出内家醅:“黄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黄色的封缄,即古代用黄纸封口的信件。“内家”指的是皇宫或皇室内部。“醅”指的是酿造好的酒,可能是特指宫廷中的优质佳酿。这句话可能在描述一种由皇家御用酒窖酿造出的优质美酒,或者是在赞美这种酒的品质和独特风味。
- 幽怀晚径频移榻:“幽怀”可能指的是深藏不露的心情或情感。“晚径”可能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小径或路径。“频移榻”中的“频”表示多次或频繁地移动。这句话可能在描述诗人或宾客们为了享受宴会而多次更换座位,或是表达了他们在夜晚散步时的愉悦心情。
- 醉眼秋山独倚台:“醉眼”表明作者由于饮酒过多而导致视力模糊,无法清晰地看到周围的景物。“秋山”可能指的是秋天的山景或山脉。“独倚台”中的“独”表示独自一人。这句话可能在表达诗人在独自欣赏秋山美景时的孤独感,或者是在强调他对这美丽景色的深深迷恋和陶醉。
- 退食相过应不厌:“退食”可能指的是用餐后的休息时间。“相过”可能表示相互访问或拜访。“应不厌”中的“应”表示应该或应当。这句话可能在表达诗人对于朋友们定期来访的期待和满足感。
- 共看名籍在蓬莱:“共看”可能指的是一起观看或观赏。“名籍”可能指的是名单或名录,用于记录或登记事物。“蓬莱”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山或仙境。这句话可能在表达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在仙境中共同分享美好的时光,或者是在赞美他们的友谊如同仙境一般美好和神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文人雅集宴饮的诗作。诗的开篇就点明了这是在九月十日,也就是重阳节的时候,与宫保在浚川的家里举行宴会。这里的“宫保”指的是某个官员,而“浚川”则是他的别号或者代称,这样的称呼既显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又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亲切感。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东阁留下了宾人们,绮丽的席面展开了。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热闹而优雅的氛围,也为后续的诗意发展铺垫了基础。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进一步刻画了宴会的气氛和场景。特别是“紫艳未呈芳节菊”一句,通过色彩和意象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尚未展开的美酒和佳肴,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联想。紧接着,“黄封先出内家醅”一句则转向了宴会上的饮品——由内府(皇宫)酿造的美酒,这不仅展示了宫廷的奢华和尊贵,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美酒品质的赞赏。
“幽怀晚径频移榻”和“醉眼秋山独倚台”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他不仅沉醉于美酒与美景之中,而且通过频繁的换位和独自欣赏,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独特感悟。
这首诗整体上通过对宴饮场合的精心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友谊和雅集的文化氛围。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学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