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一室倚南天,怜尔幽栖近海边。
云影破帘窥皓月,江声入树散鸣蝉。
渔翁夜起闻清咒,野鹤寒归习定禅。
翻忆去年风雨夕,笠瓢来趁贾人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时既要熟知诗歌的内容,又要了解相关知识,同时最好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此题中需要考生对全诗进行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其情感态度及艺术特色,注意答题模式:首先指出该诗的标题、作者、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然后分析其手法技巧和诗人的创作风格,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包括艺术特点和价值取向)并给出总体评析。

“扶胥一室倚南天”,首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地点——扶胥。“扶胥”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山名,位于今广东雷州半岛上。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就住在这座山上,靠着南方的天空。这里交代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为下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怜尔幽栖近海边”,诗人在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这里的“怜”字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同情,而“幽栖”表明了自己隐居的生活状态。“怜”、“幽栖”这两个关键词都带有感情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云影破帘窥皓月,江声入树散鸣蝉。”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通过写月亮、江声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云影破帘窥皓月”,诗人站在窗前,看着天空中的云彩,它们好像能穿透窗户,进入房间,与明亮的月光相互映照。这一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江声入树散鸣蝉”,这句诗中的“江声”指的是江水流动的声音,“鸣蝉”则是指树上知了的叫声。诗人听到这些声音,不禁想起了家乡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江声”和“鸣蝉”两个关键词都带有一种悠远、宁静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整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

“渔翁夜起闻清咒,野鹤寒归习定禅。”这句诗继续描绘了诗人所观察到的自然景物。“渔翁夜起闻清咒”,这里的“渔翁”指的是一位打鱼的老翁。他可能在夜晚捕鱼时听到了某种神秘的咒语,引起了他的注意。“习定禅”则是指修炼定力的过程。这句诗描绘了老翁的形象以及他对神秘咒语的好奇和探索。这里的“渔翁”和“清咒”两个关键词都带有一种神秘、超脱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好奇之情。整句诗通过对渔民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好奇之情。

“翻忆去年风雨夕,笠瓢来趁贾人船。”这句诗又回到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去年风雨夕”指的是一年之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时,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遇到了一个卖草鞋的老人。两人交谈甚欢,最终成为了朋友。这里的“风雨夕”和“笠瓢”两个关键词都带有一种怀旧、感慨的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整句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之情。

【答案】

寄怀家扬

扶胥一室倚南天,怜尔幽栖近海边。

云影破帘窥皓月,江声入树散鸣蝉。

渔翁夜起闻清咒,野鹤寒归习定禅。

翻忆去年风雨夕,笠瓢来趁贾人船。译文

我住在扶胥山顶上的屋子,靠近南方的天际线。你住在离海这么近的地方,真是可怜啊!

透过云层可以看见月亮,从树缝中可以看到江水流动的声响。

那个卖草鞋的老人家,晚上听到我的吟哦后,便过来与我畅谈。

那年风雨之夜,我在江边偶遇那位卖草鞋老人。

赏析

本诗为五律体,共四联,每联八句,共三十二句。第一联点出地点,第二联以“江声”“鸣蝉”写景,第三联以“渔翁”“野鹤”写人,第四联写回忆。全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