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峰凌五色霞,峦林郁处稳僧家。
雁从绝巘迷飞影,豹伏深隈发物华。
苔滑应嫌屐齿折,风吹犹恐帽檐斜。
登高作赋何人事,青草岭头笔底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境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兀兀”意为高耸挺拔;“峰凌五色霞”的意思是山峰耸入云霄,上面笼罩着五彩缤纷的晚霞;“峦林”指山岭;“雁从绝巘迷飞影”的意思是大雁从高峻的崖上飞行时,模糊地映出它们的翅膀影子;“豹伏深隈发物华”的意思是豹子隐藏在幽深的山中,它身上散发出的香气让人感到惊奇。这两句写登阴那山所见之景,用拟人化手法,把山比作具有生命的人,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和生机勃勃。

“苔滑应嫌屐齿折”的意思是山间的青苔很滑,担心鞋齿会折断;“风吹犹恐帽檐斜”的意思是风很大,担心帽檐被吹斜。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山途中所遇艰难险阻。

“登高作赋何人事,青草岭头笔底花”的意思是登上高山创作诗篇有什么意义呢?只是在青草地上,笔底生出的花而已。作者借写登阴那山之景,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

【答案】

译文:

山巅巍峨耸立,峰顶云雾缭绕,像五彩色的晚霞,山上的树林茂密,树木葱郁。大雁飞过,消失在远处的山梁,豹子隐伏在山涧深处,它身上的芳香令人惊叹不已。山路坎坷不平,脚下的青草都因踩坏了而变得光秃。我担心帽子会歪斜,所以走路时小心翼翼。我在山顶上写下了诗篇,但诗中的字句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仿佛只是山间青草上的小花罢了。

赏析:

《登阴那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意境宏大,语言简练,情感真切,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