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奇男子,飘零可奈何。
风尘一剑苦,涕泪十年多。
榆塞留馀策,梅关发浩歌。
相逢一相揖,忆别自蓬婆。

【注释】

冯骥,字子高,南直隶江宁(今南京)人,明末诗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行人,以直谏被削籍归。后隐居于雨花台,自号“风尘客”。

世有奇男子:世上有奇士。

飘零可奈何:飘零漂泊又能如何呢?飘零漂泊。

风尘一剑苦:风尘中一把剑的艰辛。风尘,比喻世事。

涕泪十年多:流了多少年的眼泪。涕泪,眼泪。

榆塞留馀策,梅关发浩歌:在塞外留下了余策,在梅关发出了浩歌。榆塞,指边塞。

相逢一相揖,忆别自蓬婆:遇到他时只作个揖,怀念分别时像蓬头婆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冯骥晚年所作。他一生坎坷不平,屡遭挫折,但始终不向封建统治者屈膝投降,而是坚持正义,敢于反抗。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文,流传很广的有《秋笳集》等。

诗的前四句,首尾两句对偶,中间两联也对偶,全篇用韵,平仄谐调,音律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前四句又通过“遇”和“别”两个动作,把冯骥一生坎坷的经历浓缩其中,感情充沛而深沉;最后两句又宕开一笔,写与冯骥相遇的情形,笔意轻灵飘逸,令人感到无限欣慰。

这首诗是冯骥晚年所作。他一生坎坷不平,屡遭挫折,但始终不向封建统治者屈膝投降,而是坚持正义,敢于反抗。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文,流传很广的有《秋笳集》等。

诗的前四句,首尾两句对偶,中间两联也对偶,全篇用韵,平仄谐调,音律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前四句又通过“遇”和“别”两个动作,把冯骥一生坎坷的经历浓缩其中,感情充沛而深沉;最后两句又宕开一笔,写与冯骥相遇的情形,笔意轻灵飘逸,令人感到无限欣慰。

【译文】

世人中有非凡之才,飘泊流浪又能如何?

风尘中一把剑的艰辛,眼泪鼻涕流了十年。

榆塞留下我留下的策略,梅关发出我的浩歌。

相逢时只是一握手,回忆离别时像蓬头婆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