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重此驻扁舟,一样登临两样愁。
力尽已无高峡气,情深空对大江秋。
丝丝短鬓朝霜薄,黯黯寒云下界浮。
因向此中思半响,人间那得几淹留。
注释:与诸子登飞来寺至半山怯风而返:和各位儿子一起登上飞来寺,走到半山腰时,因为风大害怕而返回。
三年重此驻扁舟:已经三年再次来到这里停留。
一样登临两样愁:一样的登山景色却有着不同的忧愁。
力尽已无高峡气:已经力尽了,再也无法感受到高峡的气势。
情深空对大江秋:深情地面对着宽阔的大江秋色。
丝丝短鬓朝霜薄:丝丝缕缕的白发在早晨的寒霜中显得更加稀疏。
黯黯寒云下界浮:黯淡的乌云笼罩着大地,仿佛在飘浮。
因向此中思半响:因此在这个环境中思念了半个时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同游飞来寺途中所作。诗的首句“与诸子登飞来寺至半山怯风而返”交代了诗人同诸友登山的过程,第二、三、四句分别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两种不同的感受。前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后两句写登高望远所感。
这首诗的意境是清幽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朋友登山,一路上有风景可赏,心情也愉快;但到了半山腰,突然遇到一阵大风,只好下山回去。这两句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险峻,又写出了登山的辛苦,还表现出诗人的豪迈精神。诗的中间两联,诗人用“力尽”二字,表达了他攀登高山的艰辛,同时,“情深空对大江秋”,则又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后两句,“丝丝短鬓朝霜薄,黯黯寒云下界浮。”写诗人在寒冷的天气里,看着天空中的云彩,想到了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头发白了。最后两句说,所以在这里呆的时间并不长,要赶快回家。
整首诗写得平实质朴而又含蓄蕴藉,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和自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