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月吟魂夜独醒,十年不到此孤亭。
倒浮下界山沈海,直寄高空意入冥。
乍出洞天箫管寂,忽当洪渤露华泠。
官舟未许迟清话,狂简何人慰鹤形。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

给谏:官名,指张九龄。

尹澜柱园亭:地名,在今广东省博罗县。

南海神祠:在今广东省博罗县。

上浴日亭:在今广东省博罗县。

四藏:指唐代僧人鉴真等人的船队,他们于公元754年(唐天宝十三年)从广州出发,前往日本传布唐朝文化和佛教。

自显:即自显扬,是鉴真等人所创立的佛教宗派。

自坚、铁关:指鉴真等人的别称。

赏月:赏月节,是佛教徒们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而举行的节日。

【赏析】

《泛舟南海亭子上》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与友人在中秋佳节泛舟南海亭子的情景。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表现了作者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

首联两句点明地点,交待时间,并交代此行的目的。“罗浮”是指罗浮山,位于今天的广东省博罗县;“相订度中秋”则说明诗人与友人相约在中秋节时在此地相聚。“张给谏”则是诗人的朋友张九龄的字。这一句中,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张九龄曾与王维同游庐山,王维赋诗送别。”这里,诗人以张九龄为例,表明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

颔联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中秋佳节时的所见所感。“倒浮下界”形容山势陡峭,仿佛是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沉海”则是指海水汹涌澎湃。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两句则是对景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乍出洞天箫管寂”描写了诗人突然发现一个仙境般的美景;“忽当洪渤露华泠”则描绘了诗人突然看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场景。这两句中,诗人用“乍出”“忽当”等词语,描绘了景物的变化之快,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官舟未许迟清话”意思是说官府的船只不允许我们畅谈太久;“狂简何人慰鹤形”则是说只有鹤才能理解我们的心情,因为鹤象征着高洁和自由。这两句中,诗人用“官舟”“狂简”等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种种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佳节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友情的珍视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