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辛勤累雪鸿,胭脂山下已成空。
仙桥不隔尘寰远,尽日高啼碧树中。
【注】: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红鸟:杜鹃。
雪鸿:指大雁。关塞:古时指边远的关卡要塞。胭脂山:在今陕西宝鸡市。“胭脂”是形容山上的丹砂。成空:指丹砂采尽。仙桥:即仙桥驿,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唐代通往四川的重要通道。尘寰:人间。
【注释】:
①关塞辛勤累雪鸿:关塞,泛指南方边疆;雪鸿,大雁。辛苦劳累地飞越了南方的边防要塞,这里暗喻诗人自己奔波劳碌之苦。
②胭脂山下已成空:胭脂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因山中丹砂采尽,所以用“成空”来比喻。
③仙桥不隔尘寰远:仙桥驿,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是唐代通往四川的重要通道。诗人通过这个地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④尽日高啼碧树中:尽日,整日;高啼,鸟儿高声啼叫;碧树,绿色的树木。诗人通过观察鸟儿的叫声和动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慨的佳作。
首句“关塞辛勤累雪鸿”,诗人以大雁为喻,表达了自己奔波劳碌之苦。他像大雁一样辛苦地跋涉在关塞之上,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这里的“雪鸿”指的是大雁,因为大雁每年秋天都会飞往南方过冬,春天再飞回北方。而诗人则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关塞之间来回奔波,这让他倍感辛苦。
第二句“胭脂山下已成空”,诗人用“胭脂山下”来形容自己的家乡,而用“已成空”来描绘家乡的现状。这里可能是指家乡的美丽景色已经不再存在,也可能是指家乡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无论哪种情况,都让诗人感到心痛不已。
第三句“仙桥不隔尘寰远”,诗人通过对“仙桥”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仙桥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座神桥,连接着天界和人间。而诗人通过这座仙桥,可以感受到家乡的气息和情感。
最后一句“尽日高啼碧树中”,诗人用“尽日”来形容鸟儿的高啼,也用“碧树”来形容周围的环境。这两句诗一起构成了一幅鸟儿在绿色树木中高啼的画面。这里的鸟儿仿佛是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欢乐、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大雁为线索,将诗人的奔波劳碌与家乡的现状相结合,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