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意岂当酬日月,乾坤无处寄闲身。
道傍多少虬髯客,尽是区区行路人。
注释:我的心情难道要用来酬谢日月吗?在天地间无处寄身,只能寄情于这旅店的墙壁。道旁有多少豪侠壮士,他们都是匆匆过客。他们行踪不定,没有固定的目标,只有一颗追求名利的心。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闲身”二字概括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表明自己志不在仕途,而是有其他的人生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的不满和讽刺。
此意岂当酬日月,乾坤无处寄闲身。
道傍多少虬髯客,尽是区区行路人。
注释:我的心情难道要用来酬谢日月吗?在天地间无处寄身,只能寄情于这旅店的墙壁。道旁有多少豪侠壮士,他们都是匆匆过客。他们行踪不定,没有固定的目标,只有一颗追求名利的心。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闲身”二字概括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表明自己志不在仕途,而是有其他的人生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的不满和讽刺。
诗句解析与译文: 夜: - 注释: 夜晚,时间背景。 - 译文: 夜晚,主人的城郭已经离开,柴门显得更高更远而闲适。 - 赏析: 这个简短的句子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 主人城郭去,柴门高更闲。 注释: 主人,泛指主人或主人所在的地区。城郭,古代城市周围的城墙。高,高大;闲,悠闲、不忙碌。 - 译文: 主人已离开,城郭变得遥远
宿千山龙泉寺 风华绝代,禅房花木深 1. 诗篇初读 - 诗句内容与寓意 - 五更风雨密,孤枕暗钟频 - 白日愁为客,青山不定身 - 涧响虫声杂,窗虚花气新 2. 译文对照 - 译文逐句详解 - 关键词解释 3. 诗歌赏析 - 自然美景描绘 - 禅意深远表达 - 诗意人生哲学反思 4. 文化背景 - 历史地位及建筑特色 - 龙泉寺在佛教中意义 - 千山风景与文化交融 5. 创作灵感 -
【诗句解读】: 1. 一旬谈笑里,万里别离中。——十天的交谈欢笑之中,万里之隔的分别。 2. 策马春山响,孤城旭日红。——策马奔驰在春天的山间,远处的城池在朝阳下显得分外耀眼。 3. 离杯归思满,分手客心同。——离别时酒杯中满是离愁,分别时客子的心情也和酒杯中的酒一样满溢。 4. 珍重千金铗,长歌使我逢。——珍重地收起价值千金的宝剑,长歌一曲让我在这旅途中再次相遇。 【译文】:
【注释】 丁酉:指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 傍寺逢生日,趋庭忆往年:在寺庙里过生日(生辰),想起以前的日子。 既无酬下地,犹自戴皇天:既然不能报答天地的恩德,仍然像从前那样顶礼膜拜。 断戍荒烟合,孤城月悬:荒凉的边塞,烟雾缭绕,月光悬挂在孤独的城楼上。 珠海上,清切乱啼鹃:在珠海上,杜鹃鸟凄厉地鸣叫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天启七年(1627)农历八月十五日生日时写的。此诗以“逢”字起头
【注释】: 1.丁酉生日宿沈阳南塔寺其二:指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的南塔寺。 2.儿女:指妻子儿女。 3.十年:诗人自比,十年来辛苦劳苦。 4.枯冢树:坟墓上的树木。 5.石梁:指石桥。 6.侍烛:点蜡烛。 7.悲天:感叹苍天。 8.幸依塞下:庆幸还能住在边关塞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酉年(7679)生日时住进沈阳南塔寺后所写的第二首诗。前两句说自己为子女操心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黑水沙边路,终宵对月明”,是说作者身居幽深的山中,与诸兄弟相会于黑水边的沙路上,直到深夜,对着明亮的月光畅谈心事。中间两联“我无青嶂梦,谁有向秋情”,则是说:自己没有像青嶂那样高远、壮阔的梦境,谁又能像我一样在秋天里满怀感伤之情呢?“塞草不成绿”“孤松亦作声”两句,则是说自己与诸兄弟相聚,共话平生,却只能听到远处的风声,而那塞草和孤松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晓发牛庄 - 释义:早晨出发到牛庄。 - 赏析:描述了清晨的出发,给人一种宁静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2. 发棹辞寒碛 - 释义:扬帆启程,离别寒冷的沙地。 - 赏析:描绘了告别艰难环境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依依不舍。 3. 扬舲起楫师 - 释义:扬帆起桨,作为旅伴。 - 赏析: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伙伴的珍视,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4. 不关行处苦 - 释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渡海时的感受和心情。全诗如下: ```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三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 注释: 1.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诗人准备渡海去辽西时,特意在牛庄寺题写了诗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与责任感。 2.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清晨醒来听到鸡鸣的声音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二 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 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 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注释: 1. 牛庄寺: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牛庄村内,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 2. 钟声犹傍寺:指寺庙的钟声仍然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3. 海气已惊心:海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惊胆战。 4. 地是人间尽:意思是这个地方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
丁酉九日南还别剩师叔雁碛寒沙白,云峰野烧红。 风声皆向北,人意未离东。 锡振边尘落,书缄血泪空。 依依看寸晷,愁听暮天钟。 【注释】 1. 丁酉:古代干支纪年方法之一,“丁”是地支的第五位,“酉”是地支的第七位,合起来是第九个地支,所以叫“丁酉”。 2. 雁碛(suì):指沙漠,碛是沙石堆积的地方,也泛指沙漠。 3.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4. 锡振: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境内。 5.
注释: 璇霄:即天空,也指天上的云彩。 瑞云:祥云,吉祥的云彩。 昨日寒风带月堆:昨日,昨夜。寒风,寒冷的风。带月堆指的是月光像雪一样堆积在一起。 仙子:神话中的神仙。 何处去:哪里去了? 人间:这里指人间世界。 瑶台: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瑰丽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天地间飞花飘絮、洁白如玉的盛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注释: 1. 云车十亩覆星衣,添脑华池体自肥。 - “云车”指的是仙境中的云彩形成的车辆,“十亩”可能是指云雾形成的覆盖范围,“星衣”可能是指星光照耀下的云彩,整体描绘出一幅仙境般的画面。 2. 一息绵绵天地小,已忘天地早忘机。 - “一息”指的是短暂的呼吸或者一瞬间的感觉,“绵绵”形容这种感觉的连绵不断,“天地小”可能是指人的意识或心境变得很小,“已忘天地”可能是指人已经忘记了世间的纷扰和争斗
注释: 新丰:指长安,唐代时称京城。 始知吾道擅凄凄:开始才知道自己的诗风凄凉悲苦。 霜落鸡声照马蹄:形容秋夜的景色,霜降时节,鸡叫声和马蹄声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期所作。首句“频拂征衣向旅邸”,描述了诗人频繁地整理着出征时的衣服,向着旅店的方向走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次句“始知吾道擅凄凄”,则是他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注释】淅淅:细雨声。 高唐: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因汉代神女传说得名。封领:指古代的关隘。 买狐狸:指在高唐关购买狐狸皮以御寒。 悲行客:形容旅途艰辛。 嚼涷梨:指用黄梨子充饥。 【赏析】《高唐道中》,即《高唐驿中》,为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张籍(766—830),字文昌,唐代诗人。汉族,平昌安丘(今 山东 安丘 )人。少游 太学 ,自 进士 始,历任 原州 、 滨州、 东平 等 州
诗句解读: 1. 走马灯口占:"走马灯"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灯,其特点是转动时像马在奔跑。这里可能是指通过观察这种灯的快速旋转,来隐喻或描述某种快速变化的现象。 2. 十年处处见繁华,今日山东更可夸:"十年"可能指的是作者观察或参与这个现象的时间长度,"见繁华"表示看到了很多繁华景象,"今日山东更可夸"表示现在的情况比过去更好,甚至值得赞扬。 3. 剪纸共成双走马,西游三战乱如麻
【注释】: 1. 双璧联翩舞象时:意为方传琮、方传珏两兄弟像双璧那样相映成趣。 2. 嶷然头角是佳儿:意为他们两个就像玉树临风,有出众的才华。 3. 殷勤解出衣珠影:意为父母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像珍珠那样珍贵。 4. 照汝心胸万古奇:意为他们两人将照亮后人的心路历程,成为千古奇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孩子的文章,诗人通过描述两个孩子的外貌和性格,表达了对孩子们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