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共住不知名,七十霜螺尚阅经。
从此壁间无点画,抬头空阔眼尤清。

【注释】

博山: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天启甲子:明代熹宗天启元年。

老祖(或“老祖”):指普陀山的佛教高僧,作者称其为“老前辈”。

从容庵:作者居住的地方名。

留从容庵壁间:留作壁上的字画。

五十年矣:已过了五十年。

佛生:佛教徒对僧人的称呼,这里泛指僧侣。

老上座:和尚对僧人的尊称。

甲寅:天启四年,即公元1624年。

书:写下。

贱名:谦词,对自己的卑称。

余:我。

从容庵:作者居住的地方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普陀山一位名叫佛生的高僧的诗。作者说这位老上座于天启甲子年七月归之于予,作此谢之。

第一句:“先博山老祖于天启甲子书予贱名留从容庵壁间已五十年矣。”意思是:先于天启甲子年给作者写下了字画,留在我的从容庵墙壁之上,已经五十年了。天启甲子年是公元1624年,作者与佛生相识于这一年。

第二句:“佛生老上座于甲寅七月归之于予作此谢之。”意思为:佛生老上座在甲寅年的七月回到了作者那里,作者为他写了这首诗来表示感谢。甲寅年为公元1624年,佛生归寺的时间为7月份。

第三句:“多时共住不知名,七十霜螺尚阅经。”意思为:我们共同居住在一起,但却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到了七十岁还读诵佛经。这两句是诗人回忆与佛生相处的情景。

第四句:“自此壁间无点画,抬头空阔眼尤清。”意思为:从此以后墙壁上不再有墨迹了,抬头仰望,心胸更加宽广清澈。这两句是诗人抒发自己心境的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