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日既望,度腊得欢喜。年年此日欢喜同,今年欢喜那堪比。
喜事看来信逾奇,喜声直透昆仑嵋。长虬啸海海水震,天吴失势冯夷痴。
君不见匡庐之巅金轮峰,万山玉绕紫芙蓉。玻璃瓶耀金刚粒,五色烂绚光玲珑。
当年双树日轮入,四天飞铁狞龙泣。宝山之赩有遗骸,遂令季叶声光及。
西竺异人敦遗化,抱瓶煮铁翔云立。大宋咸平分者谁,一瓶移镇山之北。
石梁疑是鬼神琢,两山巀嵲如玉削。礧岢之气看本雄,矫龙欲去还能约。
代深圮灭神物藏,百灵呵护何可当。丰城之剑昔在地,牛斗之上冲精光。
何况至尊无喻比,黄河见底圣人起。壮穆墙边昱昱光,南归百粤祥云紫。
报我欢声唐孝廉,凤笙龙笛那能似。君不见武陵飘水桃叶流,挂瓢洗耳徒咿咻。
此辈安能有至乐,不达斯理真浮沤。又不见人间万事自凋残,堪嗟勒石燕然山。
初秋日既望,度腊得欢喜。
译文:初秋的一天,既到了望日,度腊时得到欢乐。
注释:度腊: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平安。欢喜:快乐、高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日子里,度过腊节,感受到了生活的喜悦和满足。
喜事看来信逾奇,喜声直透昆仑嵋。长虬啸海海水震,天吴失势冯夷痴。
译文:看到喜讯就感到惊奇,喜声直透到昆仑之巅。长龙啸动大海引起震动,天吴失去势力冯夷感到困惑。
注释:喜讯:好消息。信逾奇:消息令人惊奇。昆仑:传说中的山名,位于中国西部。长虬:形容龙的形状。沧海:大海。震:震动。天吴:指天上的神。冯夷:指水神。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收到喜讯时的喜悦情绪。
君不见匡庐之巅金轮峰,万山玉绕紫芙蓉。玻璃瓶耀金刚粒,五色烂绚光玲珑。
译文:你没有看见匡庐山上的金轮峰吗?四周环绕着美丽的山峰和美丽的芙蓉花。玻璃瓶里闪耀着金刚石的光芒,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注释:匡庐: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金轮峰:指庐山上的一个高峰。万山:形容周围有无数座山峰。玉绕:形容山峰如同环绕的白玉一样美丽。玻璃瓶:指盛放金刚石的瓶子。耀:照耀。金刚粒:金刚石颗粒。烂绚:灿烂绚丽。玲珑:精美细致。
赏析:诗人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当年双树日轮入,四天飞铁狞龙泣。宝山之赩有遗骸,遂令季叶声光及。
译文:当年双树进入太阳轮,四天飞铁龙哭泣。宝山的遗骸中有珍宝,因此使得季叶的声光更加辉煌。
注释:双树日轮:指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的天文现象。四天飞铁龙:指神话中的四头飞天龙。赩:宝物。遗骸:遗留下来的珍宝。季叶:这里指末代皇帝。声光:指名声和光彩。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西竺异人敦遗化,抱瓶煮铁翔云立。大宋咸平分者谁,一瓶移镇山之北。
译文:西竺的异人继承了他的教化,抱着瓶子煮铁飞翔在天空中站立。大宋咸平年间是谁划分了土地,一瓶被移至山的北面。
注释:西竺:指西方的佛教圣地。异人:特异的人。敦遗化:继承并发扬教化。抱瓶煮铁:形容用瓶子煮食物,形容隐居的生活。咸平:指北宋时期的一个时期。分者:划分土地的人。一瓶: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一瓢饮”。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古人隐逸生活的向往。
石梁疑是鬼神琢,两山巀嵲如玉削。礧岢之气看本雄,矫龙欲去还能约。
译文:石桥好像是鬼神雕刻而成,两边的山峰犹如玉石一般陡峭。礧岢之气显示出原本的雄壮气势,矫龙欲离去却又能勉强控制。
注释:石梁:指庐山上的一座石桥。巀嵲:形容山峰高大险峻。礧岢:形容山势险峻。矫龙:指矫健的龙。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代深圮灭神物藏,百灵呵护何可当。丰城之剑昔在地,牛斗之上冲精光。
译文:时代深远已经使神物消失隐藏,众多的神灵呵护保护着这一切。丰城之剑曾在大地之上闪光,它冲上牛郎星与北斗星相辉映。
注释:代深:指时间久远。圮灭:消失、灭绝。百灵:指众多的神灵。呵护:守护、保护。丰城之剑:传说中秦始皇所铸的长剑。
赏析:诗人通过对神话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何况至尊无喻比,黄河见底圣人起。壮穆墙边昱昱光,南归百粤祥云紫。
译文:更何况皇上的权威无人可比喻,黄河水底映照出圣人的身影。壮丽的城墙边洒下明亮的光线,南方归附的人们带来吉祥的云彩呈现紫色。
注释:至尊:指皇帝。喻比:比喻、比拟。壮穆:雄伟壮丽。墙边昱昱光:指阳光照射在墙上发出的明亮光芒。南归百粤:指南方归附的百越族人。祥云紫:指吉祥的云彩呈现出紫色。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
报我欢声唐孝廉,凤笙龙笛那能似。君不见武陵飘水桃叶流,挂瓢洗耳徒咿咻。
译文:回报我快乐的歌声,唐孝廉吹奏着凤笙、龙笛无法与之相比啊。你没有见过武陵江上飘落的水仙花瓣漂流而下,人们挂着瓢子洗耳朵却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注释:报我:回报我的快乐声音。凤笙龙笛:指精美的乐器,凤凰笙和龙笛。君不见句式是文言文常见的倒装句式,意思是没有见过……。
赏析: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此辈安能有至乐,不达斯理真浮沤。又不见人间万事自凋残,堪嗟勒石燕然山。
译文:这些家伙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呢?如果不理解这个道理就是虚幻的东西。又没有见过人间万事自衰败凋零,可惜啊,那些刻在石头上的燕然山还在屹立不倒。
注释:至乐:真正的快乐。不达斯理:不理解这个道理。浮沤:比喻虚幻的东西。堪嗟:值得惋惜、遗憾。勒石燕然山:指历史上著名的燕然山刻石记功的事件,象征着不朽的业绩。
赏析:诗人通过对人生哲理的阐述,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