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门外石桥边,坐拥皋比二十年。
战力未输春昼蚁,宦程聊试越江船。
一尊绿酒城南道,九点青峰海上天。
为问西楼薛夫子,肯教尘匣绣龙泉。
在通波门外石桥边,
坐拥皋比二十年。
战力未输春昼蚁,
宦程聊试越江船。
一尊绿酒城南道,
九点青峰海上天。
为问西楼薛夫子,
肯教尘匣绣龙泉。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通波门外石桥边,坐拥皋比二十年。
- 注释:在通波门的外面,有一座石桥,坐在桥边,长时间地倚靠着古代学者常用的书案“皋比”。
- 赏析:通过描述具体的地点和行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长时间的沉浸。”通波门”可能指的是一个古老的城门,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积淀。”石桥边”则提供了一个静谧、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专注与宁静。
2. 战力未输春昼蚁,宦程聊试越江船。
- 注释:尽管没有取得战斗的胜利,但仍然能从春天的白蚁中看出战斗力。宦程即仕途,尝试用越江船来比喻在官场上的浮沉。
- 赏析:这里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乐观的态度。虽然现实可能并不顺利,但他仍然愿意尝试,就像使用越江船一样在官场上航行。这种态度显示了诗人的坚韧和勇气。
3. 一尊绿酒城南道,九点青峰海上天。
- 注释:在城南的路上享用了一樽绿酒,九点的青峰在海上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高远。
- 赏析:通过饮酒和观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绿酒可能代表了一种轻松和愉悦的状态,而九点青峰则给人一种壮阔和高洁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状态。
4. 为问西楼薛夫子,肯教尘匣绣龙泉。
- 注释:最后一句是向西楼的薛夫子提问,想知道他是否愿意教授那些被尘封的宝剑。
- 赏析:这里的提问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承和教育的尊重。将古代宝剑比作知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传承的必要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教育者的敬仰和对知识传授的重视。
整体分析
《送王良弼赴清流训导兼简薛用章》这首诗,是顾清以送别为主题,表达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及对其才能的认可。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情感的表达和哲理的思考,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整首诗不仅传达了深厚的友情,还体现了作者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