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下是金瓯,根柢东南此四州。
同日震惊非小异,使君何以慰宸忧。
【注释】
宋良佐:即宋伯泰,字良佐(?—1093),成都华阳县人。神宗熙宁三年任成都县令,因平反冤狱而擢升为御史中丞。四年,任陕西四路安抚使,在陕州击败夏军。元丰三年,任河北东路安抚使,又败夏军于瓦桥关。六年,改任河东路安抚使,再败夏军于雁门郡,进封魏国公。八年二月,以检校太尉兼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朝,拜为枢密院副使。九年五月,拜为宣徽南院使、判大名府。十年七月,以尚书右仆射致仕,归居洛阳。
是金瓯(wén ōu):指国土完整。
根柢(di bèi):本源,根本。
同日震惊非小异:同日震惊,即指宋良佐被贬之事。
使君:对州郡官的尊称。
宸忧(chén yōu):帝王所担忧的事。
赏析:
这首送别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春。诗人与宋良佐同为四川人,又曾一起出京巡按地方,两人关系亲密。宋良佐被贬后,诗人写了此诗相赠。
首联两句写天下统一之盛,意谓百年之后,国家仍能保持完整,东南地区仍是国家的根基所在。“根柢”意为树的根和枝梗,比喻国家的基业,“东南”泛指南北各地。这两句是说天下统一之基业牢固如金瓯般完整,东南地区是国家的根本所在。
颔联两句写宋良佐被贬一事震惊了朝廷。“震惊”指朝廷对宋良佐被贬一事感到震惊,“非小异”则说明这种震惊不是小事。这两句表达了对朝廷的担忧之情。“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慰宸忧”,则是表达自己安慰朝廷的心情。
尾联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人认为朝廷应该从宋良佐被贬一事中吸取教训,为国家的未来着想。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