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寻常愧伐檀,衰麻才脱报迁官。
清华玉署非常选,可识当时下笔难。

【注释】:

浅薄寻常愧伐檀:《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自比于伐檀树的人,因为檀树皮薄木粗,容易砍伐。这里指诗人自己学问浅薄、才能平常,惭愧自己没有像檀树那样被重视。伐檀:古代传说中伐檀树的人能成仙。

衰麻才脱报迁官:唐代的官员,有三年一任和五年一任之分。“衰麻”是指三年一任的官员刚离任,“报迁官”是说新上任的官员要来接替他。

清华玉署非常选,可识当时下笔难:在京城的翰林院里(玉署),是非常有地位的,但是当时的作者(下笔人)却很难写好文章。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小诗。杜甫生活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这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诗中“春日与客谈旧事”,可见此时诗人已年近七十,而其生活状况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因此感慨颇多。

首句“浅薄寻常愧伐檀”,诗人自比为伐檀者,说自己学问浅薄,能力平常,惭愧自己没有像檀树那样被重视。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透露出他对世事的不满和无奈。

次句“衰麻才脱报迁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诗人感叹自己刚脱离仕途,又要面临新的任命和挑战。这里的“报迁官”指的是诗人被迫辞去官职,而新上任的官员又要来接替他。这是一种讽刺和自嘲,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第三句“清华玉署非常选”,描绘了诗人在翰林院中的地位和身份。翰林院是皇帝身边的文官机构,地位崇高,但诗人在这里却感到有些不适。这可能是因为诗人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在这样的地方任职,或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里的工作并不愉快。

最后一句“可识当时下笔难”,则是诗人对自己文章创作的自谦。诗人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好,难以达到当时的水平。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卑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通过自比伐檀者和自嘲为清华玉署中的一员,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现象,以及诗人对此的不满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