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云月古今同,长老何曾异别峰。
突屼倚空青嶂外,峥嵘无路碧烟重。
石影自临松顶月,江声只接下方钟。
亭亭晓夕惟瞻仰,举目群峦未易从。

望长老峰

溪山云月古今同,长老何曾异别峰。

突屼倚空青嶂外,峥嵘无路碧烟重。

石影自临松顶月,江声只接下方钟。

亭亭晓夕惟瞻仰,举目群峦未易从。

注释:

  1. 溪山:指山中的溪水,泛指山林景色。
  2. 云月:指山中云雾和月光,泛指山林景色。
  3. 长老:这里指的是高山。
  4. 何曾:没有、不。
  5. 突屼:突兀不平的样子。
  6. 倚空:依靠、支撑在空中。
  7. 峥嵘:指山峰高峻重叠的样子。
  8. 石影:指石头的影子。
  9. 松顶:指松树的顶端。
  10. 江声:指江水的声音。
  11. 亭亭:形容山势高耸直立的样子。
  12. 晓夕:指早晨和晚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峰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山的敬仰之情。
    首句“溪山云月古今同,长老何曾异别峰。”意思是说,溪山、云月这些自然界的事物无论古代还是现在都是相同的,而高山(长老)则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的“长老”指的是高山,诗人用“长老”来比喻高山的高峻、雄伟。
    接下来两句“突屼倚空青嶂外,峥嵘无路碧烟重。”的意思是说,高山矗立在天空之中,仿佛是青翠的屏障之外;山势高大,道路难以通行,只能看到烟雾缭绕。这里的“峥嵘”形容山峰高大陡峭的样子,“无路”则表示山路险峻难行。
    第三句“石影自临松顶月,江声只接下方钟。”的意思是说,石头的影子映在松树的顶端,月亮照亮了江水的流动;而江水的声音却与远处的钟声相呼应。这里的“石影”指的是石头的影子映在松树的顶端,“江声”指的是江水的声音。
    最后两句“亭亭晓夕惟瞻仰,举目群峦未易从。”的意思是说,清晨或傍晚的时候我常常仰望高山,但面对周围的山峦时,我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这里的“亭亭”指的是山势高耸直立的样子,“举目”则表示放眼望去。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山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