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汝且归隐,难逢无事人。
才多常悯乱,母老莫嫌贫。
安攘千秋业,田园此日春。
悠悠尘世外,犹有草茅臣。
【诗句原文】
送袁普类还宝安
【注释】
- 宝安:地名,今属广东省。
- 汝:你。
- 归隐:隐居。
- 才多:才智出众的人。
- 悯乱:忧虑战乱。
- 母老:母亲年迈。
- 安攘:安定。
- 千秋业:长久的基业或事业。
- 田园:指农田和园林。
- 草茅臣:卑微的臣子。
【译文】
送你回去,希望你能够安心地隐居,因为难得遇到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你的才智出众,我时常为战乱担忧;但你的母亲年纪大了,不要嫌弃贫穷。我们要共同维护这千载难逢的和平事业,让我们的田地在春天里生机盎然。虽然我们身处尘世之外,但我们仍然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民一样,努力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即使职位卑微也不放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送汝且归隐”,诗人直接点明了自己的目的——送友回家。这里的“隐居”并非字面上的逃避世事,而是指希望友人能够在一个没有战乱的环境中,过上宁静的生活。这种情感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和期待。
第二句“难逢无事人”,诗人用“无事人”来形容理想的状态,即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不必担忧战乱,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事业。这种理想状态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向往,也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三四句“才多常悯乱,母老莫嫌贫”,诗人通过对比友人的才能和境遇,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诗人认为,由于友人的才智出众,他常常为战乱担忧;而当他的母亲年老时,他又不能嫌弃贫穷。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也体现了他对朋友命运的无奈。
后四句“安攘千秋业,田园此日春。悠悠尘世外,犹有草茅臣。”则是诗人对友情的颂赞和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他认为,他们应该共同致力于保护这千年的事业,让这片田园在这个春天里焕发生机。即使身处尘世之外,也要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民一样,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这种表达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鼓励。同时,诗人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种理念,成为那个在尘世之外默默奉献的“草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