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非一一,林木自森森。
不识云烟幻,惟同岩壑深。
枕窥明月白,溪近野棠阴。
绝迹何云易,谁从行处寻。

【注释】

归宗山: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县。籁(lài):风声。一百四首:即《归宗山籁》一百一十四首。

心知非一一:意即不是每句都写得一样。一一:指整齐的排比句式。

森森:茂密的样子。

云烟幻:指云雾变幻莫测。

岩壑深:指岩石深邃幽暗。

明月白:指明亮的月光如雪。

野棠阴:指野棠树荫蔽着溪流。

绝迹何云易:谓隐逸之难。绝迹:隐遁。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归宗山时作的一组歌咏山林隐逸的诗。

开头两句“心知非一一,林木自森森”,点明自己虽隐居山林,但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山林中树木丛立,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与活力。“不识云烟幻,惟同岩壑深”两句,写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体味。他并不欣赏云烟变幻的美景,只是喜欢那深山幽谷中的宁静与深远,这正符合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思想性格。“枕窥明月白,溪近野棠阴”。这两句写诗人夜晚卧听风声,遥望天上皎洁的明月,近观溪边茂盛的棠树,以静夜独坐的形象,衬托了山林的清幽寂静。“绝迹何云易,谁从行处寻”。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借景抒情,感慨隐逸之艰难。“绝迹”指隐居不仕。作者认为,隐士的出处去就本不易为世人所理解,而要真正隐遁山林,更是不容易。“谁从行处寻”,表明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表现了自己的孤傲与愤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