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水残山又到春,龙钟双袖不知贫。
久膺道法惭无状,岂外形骸欲认真。
杨柳含烟初送暖,山花照日见行尘。
相逢但道予犹健,潦倒林泉信此身。
【注释】
澹西堂:唐白居易所建别墅。
广州:唐代岭南道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
双袖:指袖子。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
形骸:指人的形体和外貌。“欲”,通“犹”。
潦倒:困顿。
林泉:指山林泉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的。诗人在浔阳送别友人,感慨颇多。首联“剩水残山又到春,龙钟双袖不知贫”说:残破的江山又迎来春天,我这个老头儿双袖空空,不知怎么过日子了!这是对自己处境的慨叹,也暗含对朋友的安慰。“剩水残山”,语出王维《汉江临眺寄子安》,意谓残存的山水。“又到春”三字,写出了时序更替,季节转换,而自己的官运却依然不佳,有如残山余水一般。“龙钟双袖”,用刘禹锡《望赋》语:“龙钟兮双袖,虎豹兮中野。”意指自己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但仍然像两条蛟龙般矫健有力,两袖飘逸。“不知贫”三字,既表明自己虽然贫困,但仍能自我慰勉,又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自甘贫贱的精神。这两句以写景见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命运的不平之气。次联“久膺道法惭无状,岂外形骸欲认真”意思是:我长期修炼道法,惭愧得没有成就,哪里还像世俗人一样追求名利呢?“愧”字点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心理。诗人说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并未真正地修成正果;又说自己虽想摒弃名利,却做不到,因为自己还是个世俗之人。这里流露出的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不满和愤懑。第三联“杨柳含烟初送暖,山花照日见行尘”意思是:杨柳依依,烟雾缭绕着春天的气息;山花盛开,在阳光下显得灿烂夺目,映入人们的眼帘。这里的杨柳和山花都象征着春天,杨柳依依,表示生机勃勃,而山花则象征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人们却看不到自己的身影。“行尘”即路上行人。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景象,但是,在这美好的景象中,诗人却找不到自己的身影。这一句既表现出了春天的美好,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相逢但道予犹健,潦倒林泉信此身”意思是:我们相逢的时候只要告诉我我还健康就好了,我已经流落于山林之中,信守着自己的清贫之志。这里的“潦倒”二字,既是对自己处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鼓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坚持,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