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不敢向人清,繁响徒萦十里行。
曾学金人长杜口,忽逢玉露自成声。
高栖未必全关节,弃秽难辞是近名。
翘首长空如独诉,岂堪了了托闲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翻译和赏析:

秋蝉四首
无求不敢向人清,繁响徒萦十里行。
曾学金人长杜口,忽逢玉露自成声。
高栖未必全关节,弃秽难辞是近名。
翘首长空如独诉,岂堪了了托闲情。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无求不敢向人清,繁响徒萦十里行。
  • 注释:不求名利,不与人争高下,只愿自己清静。声音繁杂,却只在十里之内回荡。
  • 赏析:诗人以秋天的蝉作为象征,表达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无求”和“繁响”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前者是外在的宁静,后者是内心的骚动。
  1. 曾学金人长杜口,忽逢玉露自成声。
  • 注释:曾经学习金人的沉默,长久不发一言;但突然遇到玉露,发出自己的声音。
  • 赏析:这里的“金人”可能是指古代的智者,他们通常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言。而“玉露”则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现象,它的到来往往预示着新的开始,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他对生活中新事物和新变化的高度敏感和期待。
  1. 高栖未必全关节,弃秽难辞是近名。
  • 注释:即使是在高处栖息,也未必能完全脱离世俗;放弃低俗的事物,很难避免名声上的问题。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无论是高居还是隐居,都无法真正地摆脱社会的影响和评价。同时,他也指出了放弃低俗事物的重要性,但这同时也让他难以逃脱名声上的困扰。
  1. 翘首长空如独诉,岂堪了了托闲情。
  • 注释:长空之上的蝉如同独自诉说着什么;我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满心的闲情呢。
  • 赏析: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他感到自己的生活仿佛一只在空中振翅高飞的蝉,虽然孤独但也自由;但他又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闲适之情,但又觉得这种闲适是负担。诗人在这里用蝉的形象来比喻自己,既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感慨。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秋蝉的各种状态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