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先须远俗情,不求安逸不求名。
尘中能具超尘想,岁久年深累渐轻。

【注释】

示:告诉,启示。锋禅人:佛经中指能悟彻禅理的人,这里泛指修行者、佛教徒。学道先须远俗情:学习佛道要先远离世俗之情。不求安逸不求名:不要贪图安逸和名利。尘中能具超尘想:在尘世之中要具有超越尘世的意念。岁久年深累渐轻: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烦恼、困苦渐渐减轻了。

【赏析】

本篇为《六祖坛经》中的一节,是禅宗六代祖师惠能的一段开示。此段开示,主要是告诫弟子们,学道修禅要远离世俗之思、俗情,不要贪图荣华富贵、名利等身外之物,而是要心无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智慧。

首句“学道先须知”,强调的是修习佛法首先要了解佛法的本质,知道什么是佛法,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这里的“俗情”指的是世俗的欲望和情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的一种负面情感,是妨碍人们达到精神解脱境界的一种阻碍。

第二句“不求安逸不求名”,则进一步明确了修习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生活的快乐,而是为了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这里所说的“名”是指名誉、地位等外在的东西,并不是指真正的名声或荣誉。

接下来两句是重点,“尘中能具超尘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身处尘世,也要能够有超越尘世的意念。这里的“尘”指的是世俗的世界,“超尘”则是超越了尘世的意思。这里的“超尘”并不是指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要求人们在面对世俗世界时,要有一颗超越世俗的心态,不被世俗所困扰,不被世俗所束缚。

“岁久年深累渐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烦恼、困苦等世俗之累会逐渐减轻。这里所说的“累”是指人们因为世俗欲望而产生的种种苦恼和压力,而“轻”则是减轻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道理,即只有当我们真正地放下世俗的欲望和情感,才能使心灵变得宁静和轻松,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