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寒至傲秋风,月落山堂影已空。
赤体每怜松柏苦,春来依旧拂墙东。
衰柳二首
早知寒至傲秋风,月落山堂影已空。赤体每怜松柏苦,春来依旧拂墙东。
注释版译文:
《蝶恋花·衰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秋风摧残下衰柳枝条断折、树叶飘零的景象,下片写栖柳寒鸦纷纷离去和柳色春光难再的感叹。
早知寒至傲秋风,月落山堂影已空。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秋风中柳树的态度:他早早地就预料到了冬天的到来,因此他毫不畏惧地面对秋风,即使风中带有些许寒意,他也毫无惧色。这里的“傲”字,展现了他对寒冷环境的无畏和从容。而“月落山堂影已空”,则描绘了夜晚月亮落下时,柳树的影子已经消失的情景,象征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赤体每怜松柏苦,春来依旧拂墙东。
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他用“赤体”一词来形容柳树的树干,暗喻其不畏严寒,始终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而“春来依旧拂墙东”则预示着尽管春风已经到来,但柳树仍然会坚守在墙边,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衰柳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首句中的“早知寒至傲秋风”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也展示了他面对自然规律时的豁达态度。接着“月落山堂影已空”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夜晚的静谧与白天的自然景象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了柳树在夜晚依然挺立的形象。
诗人通过对衰柳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独立不群的精神风貌。他借柳树之姿,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从容,展现出独特的生命之美。这种精神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