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近臣祠,天恩不在滋。
冢寒长作磷,树蠹半流脂。
未睹铭功鼎,空传护敕碑。
遭逢固应有,王制恐非宜。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寂寞近臣祠” - 这一句表达的是对近臣祠的孤独与冷清之感。近臣通常指的是皇帝身边的侍从,他们的地位虽高但往往缺乏实质性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寂寞”不仅描述了祠堂本身的孤立状态,还隐含了这些人物内心的空虚与不满。
  2. “天恩不在滋” - “天恩”在这里可能指朝廷的恩典或皇帝的恩赐。而“不在滋”则表明这些恩惠并不滋养那些应当得到照顾的人。这里的“滋”,可以解释为滋润、养育的意思,表达了对那些本应享受国家关怀的人得不到支持的遗憾和批评。
  3. “冢寒长作磷” - 这句诗形容墓地荒凉、冷清,如同磷火一般闪烁不定。这种描绘不仅反映了墓地的荒凉,也可能隐喻地指向那些被遗忘或忽略的人物,他们的存在感被边缘化,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逝。
  4. “树蠹半流脂” - 这里用树被蠹虫损害来比喻人的命运多舛或遭遇不幸。虽然树木本身会分泌油脂以保护自身不受外界侵害,但当蠹虫侵蚀时,原本的保护层被破坏,导致树木最终枯萎死亡。这同样可以用来比喻那些遭受不幸、命运多舛的官员或士人,他们的才能和努力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5. “未睹铭功鼎,空传护敕碑” - 这两句表达了对这些人物功绩的忽视和对他们贡献的否定。”铭功鼎”是古代帝王表彰功臣的器物,象征着最高的荣誉和尊敬。而”护敕碑”则可能是记载皇帝旨意或法令的石碑,代表权威和法律。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强调,尽管有这样显赫的荣耀和权威,但真正有价值的贡献却往往未能得到体现和肯定。
  6. “遭逢固应有,王制恐非宜” - 最后这两句提出疑问,认为尽管有相应的制度(即“王制”),但这是否真正适合当前的情况。这可能是对某些政治制度或社会结构的批判,暗示当前的制度可能并不适合处理当前的问题或需求。

译文:

寂寞的近臣祠矗立,天恩不曾降临滋润。
墓碑荒凉似磷火,树木因蠹蚀而流脂。
未见铭功之鼎立,空留护敕之石碑。
遭遇固然有其理,王者之道或许不适宜。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近臣祠的孤独和冷落以及碑文的辉煌与虚假,深刻揭露了权力背后的冷漠和虚伪。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历史遗迹的象征性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诗中的议论部分也透露出对现行制度的质疑,显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结构的思考和期待。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