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蜀中士,受公知更深。
不惮三巴路,欲成仁者心。
伊昔韩门士,籍湜蒙赏音。
勖哉今胡子,愿无愧郑林。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送胡志高赴汉中兼柬方希直
胡子蜀中士,受公知更深。
不惮三巴路,欲成仁者心。
伊昔韩门士,籍湜蒙赏音。
勖哉今胡子,愿无愧郑林。
注释与赏析
- 胡子蜀中士,受公知更深
- “胡子”在这里指的是胡志高,一个蜀地的士人(即读书人)。
- “公”可能是指某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上级。
- “受公知更深”表示胡志高受到的恩惠或赏识很深。
- 不惮三巴路,欲成仁者心
- “三巴”通常指的是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偏远地区,这里指代艰难的旅途。
- “仁者心”表示一种以仁爱为本的心性或道德观念。
- 表达了胡志高不畏艰难,有一颗行善的仁心。
- 伊昔韩门士,籍湜蒙赏音
- “伊昔”可能是指过去,”韩门”是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居所,这里是比喻或象征。
- “籍湜”是古代的一种官名,可能是指某位官员的名字。
- “蒙赏音”意味着受到赞扬或赏识的声音,这里特指对胡志高的赞誉。
- 勖哉今胡子,愿无愧郑林
- “勖哉”是一种劝勉的言辞,相当于“加油”的意思。
- “今胡子”是对胡志高的称呼,表明他是一位年轻的士子。
- “郑林”可能是某个地方或事件的象征,这里用来表达对胡志高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胡志高的品德和才学,表达了作者对其深深的期望和敬意。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如董仲舒和韩愈的事迹来突出胡志高的道德追求和学术成就,同时也传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祝福。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