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开东阁,相看眼独青。
文章奏金石,衿佩睹仪刑。
应世游三辅,焉能困一经。
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注释:
伊昔开东阁,相看眼独青。
文章奏金石,衿佩睹仪刑。
应世游三辅,焉能困一经。
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通过描绘东阁中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对学问与才华的崇尚和追求。
首句“伊昔开东阁”,伊昔指的是过去,开东阁是指建造东阁,东阁通常用来居住或者办公,这里可能是指某个文人学士的地方,或者是皇帝的书房。这句诗描绘了东阁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学问和才华的重视。
接下来两句“文章奏金石,衿佩睹仪刑”,文章指的是文采和学识,奏金石是指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同奏乐一样悦耳动听;衿佩则是古代士人佩戴的服饰,睹仪刑是指看到前辈的榜样,受到他们的启发和影响。这里的“瞻前”和“顾后”是两个关键词,分别表示向前看和向后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学问和才华的追求。
第三、四句“应世游三辅,焉能困一经”,应世指的是应对世事,游三辅是指游历长安周边的地区,三辅指的是京畿地区,包括关中平原一带。焉能困一经是指如何能够克服困难,掌握一门学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看法,他认为学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最后一联“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前星指的是前面的星星,垂炳耀是指光辉照耀。染翰是指提笔作诗,侍彤庭是指侍奉在皇宫之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前途的乐观态度,他相信自己像星辰一样闪耀,会有机会在宫廷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东阁、学问与才华的描绘,表达了对学问和才华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