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欣欣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畏垒亭记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 注释:从昆山城经过水路行进七十里,是安亭,位于吴淞江旁边。但根据过去的记载,存在一个叫做安亭江的地方,但现在已无法见到。这里的土质薄且民俗浮华,当地百姓纷纷抛弃此地。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 注释:我的妻子的家族就居住在这里,我唯独喜欢这个宅院中的宁静美丽。在壬寅年(1632年),我在这个地方读书。宅院西面有一个清澈的水池和古老的树木,用石头垒起一座小山;山上有个亭子,登上去,隐约能看见吴淞江环绕着向东流去,不时有帆船穿过荒凉的树梢。华亭九座山峰,青龙镇古庙、佛塔都直对着这座山。以前那座亭子并没有名字,我给它取名叫“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 注释:《庄子》中说到庚桑楚得到了老子的道法,住在畏惧垒山。他的臣子因为画然聪明的人离开他,他的妾因为絜然仁慈的人远离他。肥胖的人和他就住在一起,手腕手铐的使者也来当。三年后,畏惧垒山的居民大丰收。畏惧垒山的居民们将尸体祭祀给土地神,将谷物供奉给谷神。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欣欣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 注释:而我在这里居住,整天关门不出。我的一些朋友有的从远处来到这里,我们在荆棘丛生的园地里一起唱歌。我妻子管理着四十亩田地,正当这一年干旱的时候,她用牛拉动车子,白天黑夜地灌溉水,收获颇丰。酿了几石酒,凛冽的寒风让人感到凄凉,树叶已经变黄落下;我和孩子们一起举杯饮酒,登上亭子高声长啸,心中充满喜悦。谁会把我从我身边赶走呢?谁会和我同处而让我充当使者呢?谁会想祭祀土地神并保护我的家族呢?这就是这篇名为《畏垒亭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