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神机。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许各臻妙境。

【注释】

①五三:指《集灵篇》中的“五言诗”。②丹青:绘画。③无言之诗:指画,因为画不直接表达思想,所以称无“言之”的诗。④有言之画:指诗,因为诗要表达思想,所以称有“言之”的画。⑤余则:我则。⑥方:才,才能。⑦臻:达到极点或最高水平。妙境:最高境界。⑧运笔之先:运笔之前。即创作之初。⑨减神机:减损神思。⑩长于笔者:长于作文章的人。⑩言语:指言辞、语言。12丹青乃无言之诗:丹青(绘画)就像无“言之”(指不直接表达)的诗一样。13诗句乃有言之画:诗句就像有“言之”(指间接表达)的画一样。14余:我。⑤方许:才允许。⑤各臻:各自达到。

【赏析】

本诗是一幅绘画和诗歌之间的比较性文字。作者以画与诗的不同特点,来比喻二者的差异,并以此自况:如果绘画能像诗歌那样含蓄而富有诗意,那么,我的绘画艺术也会得到更高的发展。

第一句说:“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神机。”意思是说,绘画之所以精妙,都在运笔之前,运思之际,一旦点染,就减损了神思。这两句说明绘画和诗歌都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否则作品就缺乏生命力。

第二句是说:“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意思是说,写作能力强的人,他的文章就像口语一样,直白易懂;善于说话的人,他把话说出口就是一篇文章。这两行说明语言和文章都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三句:“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这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补充,意思是说:古人认为丹青(绘画)就是“无言之诗”,而诗句则是“有言之画”。

第四句:“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许各臻妙境。”意思是说:我则希望绘画能像诗歌一样,能够含蓄而有诗意,这样才可以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比绘画和诗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的绘画艺术也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