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宋濂闻其声,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而聚;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之发舒。或悬崖速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闺辟阳阴,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惬心而温耳,太和融洽,内外无间,有不啻听子贤之琴于兹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
瑶芳楼记
金华宋濂听闻其声,惊叹道:“古人喜欢居高楼,难道是想要炫耀豪华丽堂作为荣观吗?大概是因为居住在幽静的地方,则其心情收敛而聚集;处在阳光明媚的居所,则其心情舒畅而舒缓。随境而迁,因物而著,这也是人伦之理吧!何况宫角相互参差,羽徽相辅奏响,禁绝了忿欲邪恶,宣扬了中和正道,对于学问的功效,又未必没有益处。所以先生和年长者,无缘无故不去,是有缘故的。”
虽然如此,君子不拘泥于物。不拘泥于物,那么凡纷然而来的事物,都是性情的表现。或许有悬崖陡壑,或许有平缓开阔的林木,虽不是层层堆砌,但可以开辟出阴暗与光明,清风徐来,万籁俱动,曲涧流泉,更增加它的声势,五音泠然,令人心悦而耳温,太和融洽,内外无间,仿佛在兹楼之上聆听子贤之琴。这没有别的,是达者大观,无处不为楼,无声不为琴。苟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诉。”
【注释】:金华:古郡名,今浙江省金华地区。宋濂: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闻”字在这里表示宋濂听见。嗟:叹词。好楼居:喜爱高楼居住。岂:难道。夸靡丽:炫耀华丽。为荣观:作为荣耀的象征。阴幽:阴暗幽深。情敛而聚:内心的情感收敛而聚集。阳明:阳光明亮的居所。情畅以舒:心情舒畅而舒展。宫角:宫殿的角落。相参:相互映衬。羽徵:古代音乐中的两种乐器,这里指代音乐。禁:制止。忿欲之邪:忿怒和欲望的邪恶。宣以中和之正:宣扬中和之道。学者功:对学问的贡献。无地不为楼:无处不是高楼。无声不为琴:无声音不是琴声。局:局限。适其意:适应自己的心意。蹈道:遵循道德。无地不为:无处不是。无情不为:没有情感不是。泠然:清凉的声音。太和:和谐之气。内外无间:内外相通无阻碍。有不啻:仿佛。听子贤:聆听子贤的演奏。无他:没有别的。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大观:宏大的视野。局:局限。无地不为:无处不是。无情不为:没有情感不是。泠然:清凉的声音。太和:和谐之气。内外无间:内外相通无阻碍。有不啻:仿佛。听子贤:聆听子贤的演奏。无他:没有别的。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大观:宏大的视野。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瑶芳楼的诗。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这个楼阁的独特风貌,表达了自己对其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