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
夺、平、寒、有毒。
主治
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伤寒咳逆。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偏头风。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名“至灵散”。
腹胁痞块。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此方名“煮黄丸”。
雄黄,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矿物。以下是对《本草纲目》中关于雄黄的详细解析:
- 释名与气味
- 释名:雄黄被命名为黄金石、石黄、熏黄等,这些名称反映了其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中的不同用途和象征意义。
- 气味:雄黄的气味为“夺、平、寒、有毒”,这四个字描述了它的药性特点,即具有强烈的毒性,但同时也有清凉、平抑的作用。
- 主治与应用
- 骨蒸发热:雄黄在治疗骨蒸发热(肺结核)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方法是使用雄黄一两,加入一升小便中,再将尿液淋在一块加热至温热的石板上,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达到治疗效果。
- 伤寒咳逆:在治疗伤寒咳逆时,使用雄黄一钱和酒一杯进行煎煮,病人趁热吸入其气味,有助于缓解症状。
- 阴部蚀烂:对于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的情况,使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用于熏蒸下部,有效缓解症状。
- 偏头风:雄黄与细辛等分研细后,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 腹胁痞块:雄黄与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调成膏状后贴于患处,有助于缓解腹胁痞块带来的不适。
- 胁下痃癖:雄黄与巴豆五钱共研为细末,加水制成丸子,每服二十四丸,有助于缓解胁下痃癖的症状。
雄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其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也为后世的医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