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本草纲目·石部·硝石释名、气味、主治与应用

  1. 释名
  • 硝石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 硝石的别称包括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和北帝玄珠。
  1. 气味
  • 硝石味苦、寒,无毒。
  • 李时珍认为硝石应为辛、苦、大温、无毒。
  1. 主治
  •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 五种淋疾:劳淋、血淋、热淋、气淋、石淋。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1. 应用
  • 硝石主要用于治疗头痛欲死、心腹痛、眼红肿痛、眼目障翳、喉痹、伏暑泻痢、肠风下血、五种淋疾(劳淋、血淋、热淋、气淋、石淋)等症状。
  1. 注意事项
  • 硝石具有刺激性,使用时需谨慎,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 硝石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 在使用硝石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