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疮。用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醋、糊少许,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如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时服,冷酒送下。

各种恶疮。治法同上。

附方

浮石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现在市面上卖的有两种:一种即浮石,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一种叫石花,乃石珊瑚类的骨骼。两种的药效相同。《本草纲目》所描述者是前一种。

诗句

本草纲目 石部 浮石,背疮用之。

译文

《本草纲目》中记载,对于背部长疮,可以使用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混合研末后,再加入醋和一些糊状的物质,制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服用方法是每次六、七丸,在临睡前用冷酒送服。

注释

  • 浮石:一种矿物,通常指火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石块。
  • 背疮:背部生疮。
  • 半两:古代量词,一两的四分之一,用于计量药材的重量。
  • 没药:一种树脂或油类药材,有止痛、活血等功效。
  • 梧子:古代量词,用于称量小颗粒的药物。
  • 附方:指的是根据前文所描述的治法而附加的一些建议或方法。

赏析

这首诗是《本草纲目》中关于使用浮石治疗背部疮疡的部分描述。它详细地说明了如何使用浮石和没药来制作成丸,并给出了服用的方法和剂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医对于某些病症的治疗方法及其使用的药材。同时,也展示了中医药学中对药材性质的认识和药物制备的实践,为后世研究古代医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