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石绿、大绿。生于铜矿中。
气味
小毒。
主治
急惊昏迷。用绿青四两、轻粉一钱,共研细。以生簿荷汁合酒把药灌下。痰吐即愈。
风痰迷闷。用绿青十两,乌头尖、附子尖、蝎尾各七十个,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合酒送下。吐出痰涎便是见效。
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诗句:
绿青,亦名石绿、大绿,生于铜矿中,小毒。用于急惊昏迷和风痰迷闷,小儿疳疮。
译文:
绿青是石绿或大绿的别名,生长在铜矿中。具有小毒。可以用于急救昏迷症状,以及治疗风痰引起的昏沉和儿童皮肤疾病。
注释:
“石绿”与“大绿”: 这两个词是同一种草药的不同称呼。石绿通常指的是植物本身,而大绿则可能指其加工后的产品形态。
“生于铜矿中”: 描述了绿青的生长环境,即它在含有铜的矿石中被发现。
“小毒”: 说明这种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不大。
急惊昏迷: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医疗状况,需要迅速处理。绿青被用来帮助救治因剧烈惊吓而导致的神志不清的情况。
“风痰迷闷”: 这个成语描述的是因风邪和痰浊引起的精神恍惚或身体不适。绿青被用于治疗这种由于痰浊引起的头晕目眩。
小儿疳疮: 这里特指儿童的几种常见皮肤病——肾疳(肾部病变)、鼻疳(鼻子问题)、头疮(头部皮肤感染)、耳疮等。绿青与白芷一起被用来治疗这些病状。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绿青的药用价值及其在不同疾病的应用,展示了古代中医药学中对于药物特性及用途的了解与应用。诗中不仅提到了绿青的毒性和应用方式,还详细解释了其对于不同病症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医对于药物作用机理的认识以及实际应用的智慧。此外,通过具体的病症描述,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健康问题的细致观察和对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