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山蓟、杨、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术有白术、苍术两种。“古方二术通用,后人始有苍、白之分”。一般用“术”字,则指白术。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胸膈烦闷。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癖饮,水在两胁下;三、痰饮,水在胃中;四、溢饮,水在五脏间;五、流饮,水在肠间。这些都是因为饮食胃寒,或饮茶过多所致)。用白术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送下。此方名“倍术丸”。
四肢肿满。用白术三两,每服半两用口嚼碎,加大枣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中风口禁,不省人事。用白术四两,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其味苦、甘,性温,归脾经和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食少便溏、痰饮眩悸、水肿、自汗等症状。
白术的释名包括山蓟、杨、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等。其中,“山蓟”指的是白术的根部,而“杨”则指其叶子。白术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别称,如蓬莪术、山芥、天苏等。这些名称反映了白术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习惯和认知差异。
白术的性味为甘、温、无毒。其气味浓郁,有独特的香气,这是鉴别白术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优质的白术应具有浓郁的香气,如果气味不浓或带有异味,可能是假冒伪劣品。此外,白术还具有甘、微苦、辛的特点,口感较好。
白术的主治症状包括胸膈烦闷、饮食不下、四肢肿满、中风口禁、脾胃虚弱、腹胀泄泻、痰饮、浮水、溢饮、痰饮互结、喘咳、消渴、血痹、脚气等。白术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与干姜、桂枝、白芍等药物合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病症;与茯苓、泽泻等药物合用,可以治疗水湿停滞引起的病症。
白术的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一钱至三钱;研末冲服,每次二至三丸。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慎用,不宜过量使用。
白术的现代研究显示,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白术还具有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等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为白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白术是一种具有丰富历史和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性味、功效、主治症状以及用法用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效。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白术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本草纲目·草部 · 术
释名
又名
- 山蓟
- 杨
- 马蓟
- 山姜
- 山连
- 吃力伽
气味
- 甘、温、无毒
主治
- 胸膈烦闷
- 饮食不下
- 四肢肿满
- 中风口禁
- 脾胃虚弱
- 腹胀泄泻
- 痰饮
- 浮水
- 溢饮
- 痰饮互结
- 喘咳
- 消渴
- 血痹
- 脚气
用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一钱至三钱;研末冲服,每次二至三丸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
- 不宜过量使用
赏析
白术的外观特征
- 好的白术通常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
-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
- 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
白术的气味特征
- 闻起来有浓郁的香气
- 香气越浓,品质可能越好
白术的质地特征
- 质地坚实
- 不易折断
- 断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 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