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

(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蜜做成丸子,如乌豆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肤热如火烧,骨蒸(结核)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诗句

黄岑草,苦且平,有解毒之能。

译文

黄岑是一种药物,味道苦、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注释

  • 黄岑:一种中药名。
  • 释名:解释名称的由来。
  • 腐肠、空肠:指黄岑可以消除肠道内的腐败物。
  • 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描述黄岑的不同用途和别称。
  • 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指的是黄岑的几种不同形态或用途。
  • 气味:描述了黄岑的气味。
  • 主治:列出黄岑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
  •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说明黄岑可以治疗男性的多种疲劳和疾病。
  • 妇女带下、手足寒热:描述黄岑在妇科方面的应用。
  • 三黄丸:一种根据时节调整用量的药物配方。
  • 胸部积热:黄岑用于治疗胸部的热性疾病。
  • 黄芩、黄连、黄蘖:三种不同的黄岑制剂。
  • 肤热如火烧:黄岑用于治疗皮肤的热病。

赏析

《本草纲目》中的“黄岑”部分详细阐述了黄岑的多种用途和特性。黄岑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多种病症。文中提到的“三黄丸”是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用药量的方剂,显示了中医药在运用上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具体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如“消渴不生肌肉”、“肤热如火烧”等,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黄岑的疗效和重要性。整体而言,此部分不仅提供了医学知识,也反映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