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割孤露泽。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再加水煮开多次后用药渣同服。
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等伤胃的药物)。用胡黄连半两、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入雄猪胆汁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疳泻,冷热不调。用胡黄连半两、棉姜一两(炮过),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甘草汤送下。
本草纲目·草部 · 胡黄连
释名亦名割孤露泽。气味(根)苦、平、无毒。主治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再加水煮开多次后用药渣同服。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等伤胃的药物)。用胡黄连半两、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入雄猪胆汁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小儿疳泻,冷热不调。用胡黄连半两、棉姜一两(炮过),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甘草汤送下。
1. 胡黄连的药用价值
胡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其根部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在中医中,它被认为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2. 胡黄连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胡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于人体的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具体来说,胡黄连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帮助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黄酮类成分则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3. 胡黄连的临床应用
伤寒劳复:胡黄连常用于治疗因外感风寒或内伤发热导致的“伤寒劳复”,表现为高热、口渴、尿赤等症状。通过使用胡黄连与其他药材如山栀子、蜂蜜和猪胆汁的配伍,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小儿湿热:对于小儿因湿热引起的各种病症,如湿疹、腹泻等,胡黄连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独特的药效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环境,减轻湿热症状。
疳热:对于儿童因消化不良或脾胃虚弱引起的“疳热”症状,如肚子胀、潮热等,胡黄连同样有显著的疗效。其温和的性质使其成为治疗此类病症的理想选择。
4. 胡黄连的制备与服用方法
胡黄连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有煎煮、研磨成粉末或制成丸剂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例如,煎煮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释放药物成分的情况,而研磨成粉末则更适合快速吸收和治疗急性症状。
服用方法方面,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年龄,剂量和服用频率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量约为5克左右,每日2-3次;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服药时最好在饭后进行,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5. 注意事项与禁忌
虽然胡黄连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并非人人适宜。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体质虚弱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6. 总结与展望
胡黄连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进一步挖掘胡黄连的更多药理作用和应用潜力。同时,对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式的优化也将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