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根、百枝、百蜚。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
盗汗。用防风二两、芎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
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开水送下。
偏头风与正头风。用防风、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破伤风(牙关紧闭)。用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小儿解颅(按:指囟门久不闭合)。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乳汁调涂囟门。一天换药一次。
《本草纲目》中的防风,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中药材。以下是对《本草纲目》中关于防风的相关条目的详细解析:
- 释名与别名
- 名称来源:《本草纲目》中将防风称为“铜芸”、“茴芸”等,这些名称反映了其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中的不同称呼方式。
- 别名解释:除了常见的“屏风”外,还有如“百枝”、“百蜚”等别称,这些名称增添了对防风形态和用途的描述。
- 气味与主治
- 基本性质:防风被描述为“甘、温、无毒”,这为其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信息。
- 主要功效:防风的主要功效包括治疗自汗不止、盗汗、老人便秘、偏头风与正头风、破伤风(牙关紧闭)、小儿解颅等症状。
- 使用方式与方剂
- 煎汤服用:在治疗自汗不止时,建议去掉芦头后用浮麦煎汤送下;对于盗汗,则推荐使用面炒过的防风和猪皮煎汤送下。
- 方剂应用:在偏头风与正头风的治疗中,防风与白芷等药材共同研磨成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后分两次送药服下。
- 其他相关用法
- 外用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防风也被用于外用,例如在小儿解颅的治疗中,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制成末,以乳汁调涂囟门。
《本草纲目》中的防风不仅是一种中药材,更是一种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医学智慧的宝贵资源。通过对其详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独特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