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

(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服一次。

诗句:

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本经》所用茅根是也。

译文:

白茅是一种短小的植物,在三到四月间会开出白色的花朵,形成像穗一样的花序,结出细小的果实。它的根部非常长,白色柔软,如同有节的绳子,味道甘甜。这种茅草通常被用来制作苫盖物和祭祀时使用的包裹物品,《本经》中记载的茅根就是这种植物。

注释:

  1. 白茅(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一种禾本科植物,学名为Imperata cylindrica。
  2. 三、四月:指的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即春季和夏季的三个月。
  3. 开白花成穗:描述了白茅在特定季节开花的特征,花朵为白色,形状像穗。
  4. 细实:指果实细小且结实。
  5. 根甚长:形容白茅的根部非常长。
  6. 白软如筋而有节:形容白茅的根部质地柔软,且有节状结构。
  7. 味甘:指白茅的根部味道甘甜。
  8. 俗呼丝茅:指白茅在当地的俗称。
  9. 可以苫盖:指白茅的根部可以用来制作苫盖物,用于遮盖或保护。
  10. 及供祭祀苞苴之用:《本经》是古代的一种药物学著作,这里提到《本经》中记载的茅根用途之一是用于祭祀时的包裹物品。
  11. 《本经》:古代的药物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药物的记载和应用。
  12. 茅根:指白茅的根部,是中医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茅的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以及药用价值的描述,展现了白茅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诗中的“白茅短小”与“三、四月开白花成穗”描绘了白茅的自然生长状态,而“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则突出了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诗中提到的“味甘”和“可以苫盖”体现了白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及供祭祀苞苴之用”则揭示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对白茅这一植物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对其药用价值的高度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